深圳:市科研资金60%以上投向企业需求

作者 马芳 2024-09-24 18:01

9月23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按照部署,深圳将打造一个全球的基础研究都可以来深圳转化的开放体系。

9月20日,深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召开,再次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圳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重点突破,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张林表示,深圳的创新生态链优势在企业端和市场端,相对来说短板还是在基础研究这块,所以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提出每年把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就是为了尽快把基础研究的短板补上。按照部署,深圳还将打造一个全球的基础研究都可以来深圳转化的开放体系。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

他认为,在创新链中,科技金融相当于整个转化链条的润滑剂和连接器,科技金融如果不活跃,整个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都会大大降低。

他表示:“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任务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的部署,我们把科技金融的工作强度再进一步加大,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核心工作,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比如设立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还有PE/VC份额转让的试点,天使轮投资人投完后,不用等到公司上市就可以把资金通过份额转让抽取出来,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积极推动腾飞贷、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等加快提质扩面,加强对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都是科技金融的一些做法和手段,也是深圳现在需要加强的。”

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地位,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圳有怎样的思路?

张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将从创新端、制造端、市场端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在创新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在制造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市场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他表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将市科技研发资金的60%以上投向企业需求,推动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发掘更多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深圳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构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有效机制。下一步,深圳将如何落实?

张林表示,深圳正在建设一批“四链融合”重要平台。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聚焦开放创新,引进香港和国际高端科研项目160多个;光明科学城聚焦原始创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全市约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30%的GDP。

他还表示,深圳坚持“创新推动+产业拉动+资金带动+人才发动”协同发力,构建以创新链产业链为基础、资金链人才链为关键支撑的供给制度体系,发挥深圳特色和优势,科学把握重点产业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四链融合”为工作机制,深圳分类分步骤培育形成了合成生物、光载信息、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一批具有极强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前沿科技、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撰文: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深圳发布

编辑 张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