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来临,意味着A股上市中药企业的半年成绩单均已揭晓。今年上半年,全国医药行业面临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的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收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同比下降2.8%。
这股业绩承压之“风”不例外地吹向了中药行业。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中药板块69家企业中,仅17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32家出现营收和利润的双下滑,几近半数。无论是头部企业抑或是腰部企业,在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都有各自的命题待解。
“御三家”继续领跑营收榜
作为A股中药板块唯三营收过百亿的企业,白云山、云南白药和华润三九虽在营收上均实现增长,但整体增幅较缓,处境各异。
白云山自2024年同期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后,本报告期内延续增长势头,实现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归母净利则有所下跌,为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不过,二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分别实现6.99%和17.48%的上涨,略略挽救了整体的业绩走势。
公司主营业务方面出现明显分化。核心大单品金戈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致其所在的大南药板块遇冷,营收下跌15.23%。大健康板块则受益于王老吉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及春节档提货量增长的积极影响,实现营收7.42%的增长。大商业板块贡献了营收的半壁江山,达290亿元,同比增长4.25%,不过毛利率略有下跌。
云南白药在报告期内继续保持营收和净利双增的良好态势,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实现归母净利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公司各事业群实现全面且均衡的增长: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8%,核心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9%;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收34.42亿元,同比增长9.46%,云南白药牙膏稳居上半年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6.3%。
面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同比降低、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华润三九实现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归母净利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为2021年来的首次净利下滑。
公司的核心业务自我诊疗(CHC)以及传统国药(昆药)业务承压,营收分别下跌18.39%和16.18%,毛利率同比减少2.43%和5.36%。处方药业务顶住压力实现营收15.18%的增长,毛利率也较同期略有增长。
整体来看,云南白药凭借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展现出低迷环境下的经营韧性;白云山虽营收遥遥领先,但增收不增利;华润三九虽营收增幅最大,但利润下滑超两成也为整体经营带去压力。
除此“御三家”,有着“中药茅”之称的片仔癀以首次营收、净利双跌的成绩单给市场一记“响雷”。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1%,归母净利下跌16.22%。片仔癀在业绩快报中表示,公司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即天然牛黄的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成本压力显著增大,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对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广东“兄弟”孰喜孰忧
广东是中医药大省,无论是需求端还是生产端,其产业规模都位居全国前列。从财报数据来看,受中医药行业环境影响,广东上市中药企的业绩同样承压。除白云山和华润三九两位“大哥”外,香雪制药、一品红等主要企业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压力。
报告期内,香雪制药实现营收8.18亿元,同比下降25.4%;归母净利为-2.34亿元,同比下降72.96%。公司称净利润亏损的原因为中成药业务销售未达预期、财务费用高、重资产负担以及计提减值准备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香雪制药曾因年报虚假记载、隐瞒资金占用等原因,被中国证监会罚款超2000万元。
主要产品方面,公司主导产品香雪抗病毒口服液营收下降近四成,毛利率下跌二成;另一主要产品香雪橘红系列中成药营收下跌近七成,毛利率下跌近四成;仅中药饮片的营收和毛利率出现小幅增长。
一品红的业绩也不容乐观,报告期内营收5.84亿元,同比下降36.02%;归母净利为-7354万元,暴跌258.3%。公司解释称,营收下降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销售不及预期所致。具体而言,公司主营的两大类产品营收均大幅缩水:为公司医药制药业务贡献了超六成收入的特色儿童药业务收入为3.57亿元,同比下降28.93%,毛利率同比下降4.26%;贡献了约二成收入的慢病药业务收入为1.33亿元,同比下降58.16%,毛利率更是下跌近五成。
作为曾经的“明星”中药企,康美药业以营收和净利双增的成绩交卷。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4.17%;归母净利1690万元,同比增长7.24%。公司以中药、医疗康养、中药城等五大板块开展业务,其中中药饮片是其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此外还包括中成药和化学药,但财报中并未对以上业务或产品的详细财务数据进行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销售费用出现了26.15%的上升。
拥有新冠病毒药物来瑞特韦片的众生药业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下降4.74%;归母净利实现翻倍上涨,达1.88亿元,显现出盈利韧性。中成药是公司核心的业务基础和重要的业绩增长来源,销售收入6.89亿元,同比下降10.14%;包括来瑞特韦片在内的化学药收入则有所增加,达4.95亿元。从地区上看,公司在广东省内收入占比扩大,从总营收的35.61%上升至41.55%。
各显“神通”度过低潮
行业环境整体低迷之下,企业们选择用何种方式找到新的增长点以度过低潮十分关键。对于规模居前的中药企而言,内外并举似乎成为了某种发展共识。
论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华润三九当是行业“鼻祖”。近年来,华润三九通过收购天士力、昆药集团等企业股份,实现了中药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天士力28%股份的收购。目前,华润三九与天士力、昆药集团已形成清晰的差异化定位,分别以自我诊疗(CHC)、处方药、三七产品和精品国药为核心业务,形成各自的差异化竞争力。
2024年以来,白云山经历了高层变动,后推出了系列转型举措,加快出海、资本运作及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内生增长和外延发展并举:如推动王老吉凉茶进入沙特、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并与多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完成了对福建百年老字号采善堂的收购,旗下老字号增至13个;控股子公司广州医药在新三板挂牌,布局疫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与华为达成数字化合作等。
白云山完成了对福建百年老字号采善堂的收购,旗下老字号增至13个。受访者供图
白云山完成了对福建百年老字号采善堂的收购,旗下老字号增至13个。受访者供图
相比之下,云南白药尚未展现出外延发展的迫切需求,而在内生发展上保持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56亿元,同比增长5.31%。公司在短期项目上布局上市品种二次创新开发、快速药械开发,包括白药系列产品二次开发项目、气血康项目等。中期包括全三七片项目、附杞固本膏项目等;长期包括诊断和治疗的核药项目等。
和行业“大块头”相比,规模略逊的企业倾向“小而美”,主打有目标的研发投入,打造“特长”标签。比如,一品红聚焦代谢及内分泌、免疫炎症、神经系统等领域进行管线研发,报告期营收5.84亿元的情况下研发投入近1亿元,今年以来新增产品注册批件10个,展现出以高投入提升研发创新实力及转化能力的坚持。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新冠和流感创新药的企业,众生药业聚焦呼吸系统、代谢性疾病领域,结合小分子、多肽药物等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优势布局具备差异化优势的早研管线。康美药业则将战略重心放在“打造中药饮片全链条特色产业”和“提供医疗康养大健康特色服务”上,整合多年的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优势进行体系化建设。
南方+记者 梅子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