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珠海何为?

作者 吴枫 2025-08-28 21:39

8月28日,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召开以“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主题的媒体通气会,会上详细介绍珠海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等方面的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超75亿元、1—5月信访投诉量下降17.76%、港澳居民在珠就诊总诊疗量增长27.9%……近年来,珠海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从医疗能力提升、医疗服务优化、珠澳医疗融合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高质量迈进,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发展提供“珠海样本”。

构建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

珠海紧扣发展定位,以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让群众“大病不出市”成为常态。

在医院层级建设上,珠海已构建起完善的高水平医疗矩阵。全市拥有二级以上医院1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家(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省高水平医院3家(市人民医院、中山五院、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家(市人民医院)。

据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福智介绍,2025年珠海市重点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75.78亿元,其中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珠海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项目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为提升珠海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夯实设施基础。

专科实力方面,珠海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52个,成熟开展恶性肿瘤消融、心脑血管介入、肝肾肺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高难度诊疗技术。

此外,“十四五”期间支持西部三甲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同时围绕珠海医院专科发展需求和短板,2025年遴选3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其中支持西部地区18个。2024年,珠海市域内住院率达97.5%,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居民患病基本实现市内解决。

在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上,珠海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网络。高水平医院为区级医院的医院评审、学科建设、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重构以居民为中心、信息化为支撑、上下转诊高效闭环的新机制,建立三级医院专科医生与基层家庭医生“全专协作”服务团队。

2024年,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五院和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接收的异地就医患者达57.6万人次,同比增加7.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87.95%,基层服务水平逐步向三级医院靠拢,有效保障了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

医疗服务便民惠民显温度

“现在挂号不用反复跑窗口,检查结果手机上就能查,7天内复诊还不用重新挂号,太方便了。”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市民陈先生的体验折射出珠海医疗服务的“温度变革”。近年来,珠海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

“目前珠海正全面落实‘一次挂号管7天’‘网上预约未就诊自动退费’‘先看病后付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我们也会定期分析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就医体验。”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医政科科长吴井宇说。

南方+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海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导诊咨询、报告打印、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入院手续办理等“一站式”服务,部分医院还设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同时,各医院优化门诊、住院全流程布局,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并通过智能随访平台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为患者提供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护理服务。

2025年1-5月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信访投诉量下降17.76%,其中医疗质量投诉下降18.6%,医疗服务投诉下降23.8%,患者门诊满意度、住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群众享受到便捷的特色医疗服务。珠海现有中医院8家,其中三级以上3家,拥有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31个。

2023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广东省首家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其依托“中医横琴大模型”建成全国首个全流程、全场景“数智门诊”,并于2025年6月19日启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5年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复审,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实现“三年三级跳”(2021年C级、2022年B级、2023年A级),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珠港澳医疗融合再提速

“从澳门到珠海就医,救护车39分钟就完成交接,还能用香港长者医疗券结算,太方便了。”今年5月,首位通过珠澳“点对点”跨境转运的患者家属的感慨,道出了珠海与港澳医疗融合的“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珠海持续深化与港澳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从跨境救治通道打通到药械支付互通,再到临床协作升级、科技创新交流,一系列举措推动健康湾区融合向纵深发展,让珠港澳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2025年,珠海、澳门签订医院“点对点”跨境转运备忘录,启动珠澳“医院-医院”点对点跨境转运,双方5家医院开通救护车点对点跨境转运服务,打通急危重症患者跨境转运“绿色通道”。今年5月首次珠澳跨境转运服务启动,流程顺畅、通关顺利,转运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目前珠海正积极推进与香港建立救护车跨境转运联动机制。”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科教宣传科科长李宁说。

在药械保障与支付便利化方面,珠海持续扩面提量。目前珠海共有4家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院。截至2025年5月,全市已引入药品9种、器械5种,服务200多人次,进一步保障港澳居民的用药需求。

支付便利化也实现新突破。2025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五院成功入选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为65岁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提供费用保障,香港长者不仅可在珠就医,更实现了电子病历跨境互通,患者可随时调取个人健康档案,在大湾区获取更连贯的诊疗服务,享受与香港同标准的医疗便利。

今年8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姜小飞主任团队与澳门镜湖医院心内科谭冠昶主任团队携手,成功为一名74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高难度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展现了珠澳两地心血管介入技术合作的领先水平。

这是珠澳临床协作能力不断增强的生动缩影。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郭煜介绍,未来该医院还将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澳珠医疗联合体”为基础,为医院搭建多元化、国际化、定制化的共享医疗服务平台,长期探索建立港澳珠医疗健康共建共享机制。

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选择来珠就医,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港澳居民在珠就诊总诊疗量28.52万人次(其中香港4.7万人次,澳门23.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其中香港同比增长32.3%,澳门同比增长27.1%)。

“未来我们还将从强化应急协同合作、推进服务协同、深化防控协同、加强科研协同等四个方面继续深化珠澳医疗合作交流。”李宁说。

南方+记者 吴枫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