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湾繁华商圈内,一条长约800米的街道——海滨四横路,正以崭新面貌进入大众视野。这里曾是被高楼环抱的国企老旧宿舍区,如今却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潮街”。
霓虹闪烁间,咖啡店、茶饮店、小酒馆依次排开,或穿行下沉式庭院方可进入,或深藏巷尾宛如迷宫,街道缀满绿植,墙面挥洒涂鸦个性鲜明,构筑了一道充满视觉张力的城市风景线。
作为原湛江耐火材料厂、砖瓦厂等国企宿舍区,这片街区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却随着企业改制逐渐衰落。在改造之前,这里是典型的“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建筑斑驳、功能滞后。
转机来自市国资公司与赤坎区政府联合推进的城市更新项目。依托区位优势,项目采取“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模式,广泛吸纳民意,聚焦线性街巷空间,通过艺术橱窗、主题画墙等视觉地标植入,持续挖掘“青年慢生活”文化IP,强化街区打卡属性。“废青街”之名不胫而走,成为文艺青年和游客开展CityWalk的热门选择。
“90后”店主李王军在此经营着一家集茶饮与Livehouse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我本身是乐队钢琴手,店里设了小舞台,偶尔举办音乐会,一群音乐爱好者在此聚到深夜。”他表示,这里宁静却不失活力,吸引了许多追求氛围感的年轻人。
来自潮汕的游客小许趁着暑假来湛江旅游:“我在小红书刷到这条街,被它的风格吸引。在这喝个下午茶,再步行去金沙湾看海。”“潮街”不仅激活了旧区风貌,更逐步成长为连接金沙湾旅游资源的特色站点。
事实上,耐火材料厂宿舍区的蝶变并非孤例。近年来,市国资公司积极投身城市更新大潮,联合各区政府持续推进旧厂区、老旧小区“焕新工程”,硕果累累:昔日的针织厂旧厂区,如今变身为文创产业聚集地,数十家创意企业入驻,年营业额预计突破3 亿元;湛机集团海产品加工园区初具规模,年产值达9亿元,贡献税收超1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 2500余个,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活力;锦丽商业广场、窗帘布市场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未来将与底蕴深厚的赤坎老街无缝衔接,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撰文/摄影:南方+记者 周梦雅
通讯员 袁艳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