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14日,2025年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场以“强链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以3.3万平方米的宏大展区、671家企业的精彩亮相,书写了两岸经贸交流的崭新篇章。
四天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商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情感的融合,一道跨越海峡的经贸彩虹。本届展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签约金额和参观人数上,更体现在难以量化的认同感与期待感中。参展商们已经期待明年再见,他们深信,这个平台正在越办越好,正为两岸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东莞台博会落幕了,但就像那雨后初霁的彩虹,预示着更加灿烂的晴天。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
规模空前,成果丰硕
两岸最大经贸平台焕“新”而行
十六年磨一剑,今朝显锋芒。本届台博会设立8大主题馆、25个省(市)专馆,展位数量达1881个,规模创历史之最。从人工智能到生物科技,从精密制造到文化创意,本届台博会以一系列刷新历史纪录的数据,展现了两岸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四天展会,硕果累累。展会聚焦电子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展商占比超70%。京东、小米、山姆等大型商超平台、国家级行业协会代表及东南亚、中亚采购商超2000名专业观众到会采购。台博会如同一台精密的发动机,紧密咬合台商的创新、大陆的制造与全球的需求,推动两岸产业共同体持续加速。
现场签约频频,泰国HOLA亚洲公司与东莞台企五川电子科技签下300万元合作订单;马来西亚伊舒康与东莞市慧泽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完成600万元战略合作;东莞富强鑫塑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收获近千万元订单……这些数字背后,凸显了本届台博会对接精准、实效显著。
一些崭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正在酝酿:全球服务器及笔记本制造龙头英业达带来三款AI服务器,吸引多批客户洽谈;台中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与信易电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达成118万元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新合作,在台博会的舞台上奏响两岸产业融合的华美乐章。
无庸置疑,台博会已成长为两岸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活动,成为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台资企业产品展销平台。本届展会规模创新高,在经贸交流、文化融合、青年互动等多方面创佳绩,约54.1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会,超7000名采购商进场采购,达成采购意向40.1亿元,连续16届东莞台博会累计促成合作意向448.7亿元。
品牌效应,全民盛会
展会为媒绘就融合新图景
台博会既是两岸经贸盛宴,又是两岸交流盛会。展会期间,共超40个交流团约700名台商台胞来到台博会共襄盛举。
周末两天,展会迎来扫货“大军”,市民携家带口涌入展馆。长安馆的木质玩具、宏旺食品的凤梨酥、伴手礼专区等销售火爆,多处展品早早售罄。“幸运抽奖”、四大打卡路线集章换礼、民俗表演日等活动吸引大量市民互动,东莞台博会真正成为“可玩、可享、可收获”的全民盛会。
尤其亚洲台商主题馆首次亮相,便汇聚了来自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十多个国家的实力台企。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优质商品,更是开放合作的诚意与信心。除此之外,岛内22个县市全部到位,港澳及大陆25个省(市)台企齐齐亮相。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发电机工业协会等58家行业工会新增参展,“宝岛风情长廊”汇聚122家展商,打造“一县市一爆品”的地道特色。头部企业如富强鑫、台中精机等纷纷特装展出,台商参展规模与地域广度均超往届。
不仅如此,台博会的影响力突破展馆、跨越海峡,成为两岸融合的“传播使者”。 10名台湾青年自媒体人开展“东莞48小时”体验之旅,其中包括多位“首来族”。他们走访潮玩之都、体验地铁、品尝早茶、参观非遗墟市,并通过短视频、朋友圈实时分享。台青方姷頤感叹“台湾的文化和美食都被带到了这里”,柯顺泉则希望“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这些内容则在岛内社交平台持续发酵。
“收获远远超出预期!”广州市台协青年会副秘书长李嘉琪的感言,道出了众多参展商的心声。“每一年展会,主办方都为我们争取到更好的展位、更高的能见度,让我们深感这个展会蒸蒸日上、潜力无限。”多次参展的企业代表评价,彰显出台博会日益提升的品牌影响力。
政策为楫、产业作舟。依托东莞成熟的产业链优势、优越的营商政策和政府的精准服务,台博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攀升,为推动两岸经济融合与创新合作注入澎湃动力。
台博会积极落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中“实施打造共同市场行动”部署,举办“携手并进,共创未来——产业合作战略签约仪式”,成为推动产业联动、技术升级的重要桥梁。台湾发动机工业协会理事长李进玉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签约合作,大家一起带动产业链成长、进步。”
融合发展,开拓市场
“朋友圈”再扩容期待来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更是全国台企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988年首家台企万泰光电落户东莞以来,超万家台企潮水般跨越海峡、来莞兴业。台商在东莞多年,早已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而拥有完备供应链体系的东莞,则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先行地”与“活力沃土”。
难能可贵的是,十六年来台博会从未缺席,全球各地台商如期赴约,用行动表达对东莞制造的韧性、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开放及两岸融合的信心。累计吸引观众超400万人次,促成合作意向超4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字昭显着台博会的成长与辉煌,也见证了东莞由“世界工厂”向“湾区都市”的角色转变。
作为参加了近十年台博会的“老朋友”,台商二代吴贤达明显感受到展会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新——“以前只有单个企业参展,现在有整个镇街、主题馆布展,规划越来越好”。而他的企业也正迎来新发展——位于莞台高新产业园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1月完工,明年上半年投产。
近年来,莞台融合频传喜讯。作为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莞台高新产业园已有20家企业入驻,定制厂房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此次台博会现场,莞台融合五张名片——台商大厦、莞台高新产业园、台心医院、台商子弟学校与台博会首次联合展出,集中呈现两地社会、经济、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作为广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台博会旨在落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东莞是国务院首个在广东批准设立的对台合作重大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合作平台。如今站在方案实施两周年的新起点,台博会正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境界。
目前,超90%的参展企业明确表示明年将继续参展,并希望扩大展位面积,台博会已成为两岸经贸不可替代的“强磁场”。“明年台博会,我们再见!”成为众多展商告别时最真诚的约定。
作为深耕东莞多年的台商代表,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宏钦全程参与本届台博会,从开幕式到企业对接,他见证了展会从“区域性平台”到“国家级经贸纽带”的转变。谈及本届台博会的意义,陈宏钦直言,这不仅是台企展示成果的窗口,更是台商感受大陆发展机遇的“温度计”。
长歌奋进,一路生花。本届台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两岸同胞互利共赢的合作意愿势不可违。让我们期待明年再相会,在东莞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两岸经贸交流的精彩篇章,共同绘制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
撰文:谢麦诗 朱晋 蔡子航
摄影:邓浩 刘冠希
统筹:龚名扬
策划:靳延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