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糟辣椒、豆豉等贵州传统发酵食品,承载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与乡愁记忆,是激活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然而,加工品质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大、风味难以标准化等问题,长期制约着产业升级。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近日,在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黔地腐乳关键微生物区系特征分析及工业化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支持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农科院加工所”)副所长余元善研究员率特派员团队,赴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精准科技服务。
在腐乳生产一线,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瓶颈,余元善现场“开方”,就瓶口包装优化、发酵菌种选择、环境温控管理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针对糟辣椒保质期短的痛点,团队重点推介了绿色生物杀菌(抑菌)技术,并详细讲解其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为企业延长产品货架期、稳定品质提供解决方案。
团队还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深入座谈,逐一解答了豆豉等其他特色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广州专家的精准指导,让我们对提升产品品质、开拓更大市场信心倍增!”万佳公司负责人郑汝忠说。
当前,粤黔科技帮扶合作已探索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攻关—市场运作”的高效协同创新机制。广州市科技局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精准对接、推动成果转化等多措并举,有力支撑了贵州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升级与价值提升。
事实上,自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农科院加工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资源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精准支持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助力“黔货”实现价值跃升,成为东西部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
如面对贵州刺梨产业鲜果保质期短、风味酸涩的加工困境,广东农科院加工所果蔬加工团队迅速响应,组建专家团深入贵州。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帮扶类)的支持下,团队系统挖掘刺梨加工特性,开展深加工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成功研发刺梨复合果汁、果糕、果脯等系列产品,显著提升了当地刺梨加工转化率,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让曾经的“山果果”成为富民兴村的“金果果”。
未来,余元善领衔的特派员团队将继续深耕腐乳、糟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助力更多“黔货”实现品质飞跃与品牌增值。
南方+记者 黄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