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教师节座谈:致敬耕耘者,同心向未来

作者 李欣 2025-09-08 19:00

9月8日,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会议对一批获得省、市级荣誉的优秀教师送祝贺和感谢礼,并举行教师座谈共话教育新篇章。

“教师们手里托举的是桂城的未来,肩上扛的是千家万户的期待,希望每一位教师都做到爱惜职业、珍惜荣誉、坚守初心,在改革创新中,保持桂城教育的先进性。”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展明表示,桂城党委政府将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减负增效添活力,把精准提质摆在突出位置;锻造一流教师队伍,把强基赋能摆在重要位置。

桂城举行教师座谈会,共话教育新篇章。   通讯员供图

桂城举行教师座谈会,共话教育新篇章。   通讯员供图

教育沃土孕育领军教师

获奖人数位居全市镇街之首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育万千桃李。2025年教师节将至,桂城如期举行庆祝活动。

现场,桂城对32名桂城桂城街道资深班主任,20名2024-2025学年市级或以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能手大赛获奖教师代表,8名2024-2025学年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7名2024-2025学年获评正高级教师送祝贺和感谢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个学年,桂城获评正高级、特级教师的人数,创下两个纪录:获评人数不仅是桂城的历史最佳,更是全市32个镇街之首,特级教师获评人数占全区一半。

桂城是一片教育沃土,良好的教育生态孕育出大批区域教育领军人物。在这背后,离不开桂城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大手笔投入。“十三五”时期,桂城累计财政预算拨款57.7亿元用于教育专项投入,年均增长约20%。“十四五”期间,每年人员经费占教育预算投入超一半以上。

在坚实的资金保障基础上,桂城于2024年3月启动“善美之师”培育工程六大重点行动,建立教师成长“三循环”激活机制,以此全面深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九大“育美”工程落地见效,让教师队伍实现了分阶成长,也加速形成正向教育人才培养生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办、教育发展中心要坚定信念,当好教育工作的‘服务员’,深化队伍管理、办学方式、晋升机制的改革;持续办好高校合作实习基地,培优培强名师工作室,打造‘既有星星、也有月亮’的名师队伍。”谢展明勉励桂城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们要当好学校发展的领路人,一方面要“求贤若渴”,另一方面要“主动求变”;资深老师要做好“传帮带”,让桂城教育的“好风气”能代代相传;青年教师要主动多向名师学、向身边的同事学,不仅要把课本知识教好,还要多关注前沿知识。

桂城善美之师薪火相传

护航专业成长完善育人生态

桂城举行座谈会,不仅是敬师者,更希望谋教育、向未来。

桂城举行教师座谈会,不仅是敬师者,更希望谋教育、向未来。通讯员供图

桂城举行教师座谈会,不仅是敬师者,更希望谋教育、向未来。通讯员供图

在随后举行的教师座谈上,共有15位教师代表发言。当中既有中小学教师、也有学前教育教师,更涵盖资深班主任、新正高教师、新特级教师、新南粤优秀教师、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冠军、市教学能手大赛冠军。每一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自己的教育心路、成长历程、教育成果,表达了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以及作为桂城教育人的自豪。

“十一年前,我有幸加入桂城教育,从此深深爱上了这片教育的沃土。桂城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专业成长的摇篮、职业梦想启航的港湾。这是一段让我不断学习、持续耕耘、收获成长的珍贵旅程。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片沃土的滋养。”全国模范教师、南海实验中学教师黄东梅说。

来自佛山市南海区机关幼儿园的陈灏洋,投身幼教事业已4年。身高1米93的他,一开始在幼儿园却与孩子们有了“距离”。于是,陈灏洋开始改变与孩子互动的方式,早晨蹲在教室门口,用和孩子们一样的高度微笑着打招呼;活动时坐下来甚至趴下来,让每个人都能平视他的眼睛。

“慢慢地,我发现蹲下不再只是一个动作,而成为一种教育实践。当我们视线变得平齐,心与心的距离也悄然拉近。我明白:教育里的‘高度’,从来不是物理数字,而是一场从‘俯视’到‘平视’,再到‘并肩’的心灵旅程。”陈灏洋说。

灯湖小学老师伍雪梅,担任班主任已有34载光阴。在她看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成才,更在于薪火相传。“我始终坚持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并逐步构建起‘1+6+N’教研机制,致力为年轻教师搭台,让骨干教师引领。”她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未来将继续带动更多青年教师爱上教研、乐于教学,共同在这条光明的道路上前行、成长。

从“十三五”至今,桂城累计投入近6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47所,新增学位超4.7万个,“让名校就在家门口”从愿景变为现实。桂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努力争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桂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大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李欣

通讯员 邓付生 游燕菲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