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首届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收官,两项目获一等奖

作者 黄烨倩 2025-05-23 17:11

5月22日,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江门赛区)暨江门市首届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决赛举行,共有12个复赛项目进入决赛,通过“路演+答辩”的形式角逐一二三等奖。最终,《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助力三产融合》项目夺下智慧农业组一等奖,《平台化运营推动米仓村典型村建设》项目获得乡村运营组一等奖,并均获得5万元奖金。江门市副市长夏天、团江门市委书记李金元等出席活动。

江门首届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收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江门首届兴乡青年创业大赛收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据介绍,此次兴乡青年创业大赛由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团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才工作局、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江门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是促进江门兴乡青年交流合作、提升能力和展现风采的重要平台。赛事启动以来,有超百余项涉农创业项目报名参赛,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科技、非遗文创、乡村文旅等多个产业领域,既有用先进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智慧农业,又有用直播带货让农特产品走向国际舞台的兴乡创业,更有用文旅民宿唤醒乡村华侨老建筑的用心经营。

其中,获得智慧农业组一等奖的“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助力三产融合”项目是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伟文一力打造的。他立足鹤山、龙州1500多亩养殖基地,创新构建“生态养殖—智能屠宰—精深加工—非遗餐饮”全链条体系,实现以一产养殖支撑二产加工、通过三产服务直达终端市场。同时依托物联网、智能耳标系统打造粤桂协作智慧牧场,目前实现肉牛存活率达98.5%,出栏周期缩短30%。

获智慧农业组一等奖的“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助力三产融合”项目由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伟文一力打造。

获智慧农业组一等奖的“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助力三产融合”项目由鹤山市旺牛世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伟文一力打造。

“乡村要振兴,年轻人得回来。乡村建设得漂亮还不够,得把项目落地运营,让业态流转起来,人才才能留下。”温伟文说。

而获得乡村运营组一等奖的“平台化运营推动米仓村典型村建设”项目也关注联农带农兴乡发展。恩城街道米仓村乡村CEO、恩平市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李劲新介绍,该项目以簕菜产业链为核心,通过“政府+强村公司+农户”机制整合闲置土地与簕菜非遗文化资源,构建集农耕体验、研学教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探索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共兴。

获乡村运营组一等奖的“平台化运营推动米仓村典型村建设”项目同样关注联农带农兴乡发展。

获乡村运营组一等奖的“平台化运营推动米仓村典型村建设”项目同样关注联农带农兴乡发展。

“作为海归新农人,希望能够将优秀的模式、创新的产品,以及新兴的渠道融入到传统农业当中,也希望有更多的海内外消费者,在听到新会陈皮这四个字的时候,脑海中想的不是橘子皮,而是背后标准化的生产、丰富的产品线和跨越时代的传承。”在颁奖仪式的青年交流环节中,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分享介绍了她针对新会陈皮品牌价值提升,构建起“种植—仓储—研发—智造—品牌”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研发了陈皮溯源系统,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线和1万平方米的无人智能仓库。

颁奖仪式上,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作为青年代表,上台分享创业经验。

颁奖仪式上,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作为青年代表,上台分享创业经验。

青年是绘就乡村振兴壮阔画卷的生力军,是江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李金元表示,当前,江门正深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富民兴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力量动员等“六大行动”,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为青年兴乡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希望广大青年朋友抢抓发展机遇,以新视野、新模式、新业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在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探索等方面主动对接江门现代化产业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涉农产业品牌。

现场还举行了兴乡青年集市,给各地青年展示各自的创业产品。

现场还举行了兴乡青年集市,给各地青年展示各自的创业产品。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主动担当作为,关心兴乡青年的成长发展,主动对接有关部门,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宣传引流等措施,全方位支持服务兴乡青年和兴乡项目在江门扎根、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李金元说。

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一)智慧农业组

《旺牛世家——现代肉牛全产业链助力三产融合项目》

(二)乡村运营组

《平台化运营推动米仓村典型村建设》

二等奖

(一)智慧农业组

《亚太陈皮智慧交易平台项目》

《智慧青年农场发展计划项目》

(二)乡村运营组

《强村公司助力“凉瓜村”走上乡村振兴路》

《古劳镇双桥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运营项目》

三等奖

(一)智慧农业组

《台山金蚝产供销供应链建设和运营商业项目》

《蛋制品的加工与品牌打造项目》

《“一田多收”生态种养融合三产协同创新项目》

(二)乡村运营组

《翼起昌梅——中国航空村的文旅生态链重构项目》

《侨建筑“翘庐1922”民宿综合体项目》

《侨益康新农人文化茶产业赋能与商业落地——侨茶复兴计划》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梁凌致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