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撬动新生 千年佗城文旅蝶变

作者 王嘉豪 2025-05-13 17:28

今年“五一”期间,广东省龙川县佗城景区喜迎八方宾客,游客同比增长592.11%。一次公益诉讼守护,助力被誉为“秦汉岭南第一古镇”的佗城焕发光彩。

千年佗城遇困境 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佗城,位于龙川县境南部,已有2000多年历史,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有秦朝时期的越王井、赵佗故居等100多处珍贵文物遗迹,陀城考棚是广东仅有的唯一科考场所,是“岭南客家之源、中华姓氏之最、赵佗兴王之地、科举文化之窗”。

近年来,古城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到刻画涂污,古城墙体上爬墙植物大面积生长,古城上设置电网管线等,使古城内正相塔、胜利塔、南越王庙等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受到破坏,周边环境脏乱,影响古城的整体风貌和文物安全。古城内可移动文物散乱四处,处于日晒雨淋的位置,没有合理设置统一存放文物的区域并妥善保管。

2022年初,龙川县检察院在“保古树、守村落、护文物”专项巡查中,通过无人机航拍发现古城内文物持续处于受损状态,需要有效保护。

专项资金落地 专人守护文物

2022年6月14日,龙川县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龙川县文广新局加强对佗城文物的监管,筹集专项资金对上述文物进行维修;建议镇政府配合文物主管部门,加强对文物保护现状进行排查和修缮,并建立完善文物保护机制,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

检察机关的上述建议被全部采纳,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家组开展实地勘查工作,制定维修方案,向省级有关部门申请维修专项资金331万元。

在检察监督推动下,一套长效保护机制同步建立:创新“一城一册”管理制度,对古城各项管理登记造册,含定期检查、事项报告、维修资金申请和使用、组织维修等;指定具体部门专门负责佗城古城日常维护管理;成立文物保护官方组织国家级南越文化研学旅行基地、龙川县赵佗古邑文化研学基地、龙川县南越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以及佗城中小学德育研学基地等民间组织,为研究宣传佗城古文化、保护古佗城、古文物作出贡献。

2022年11月14日,龙川县检察院开展“回头看”,对整改内容落实跟踪监督。正相塔、南越王庙完成整改,风化、涂鸦的墙壁得到修复;胜利塔平整了地基,四周加装护栏,塔身维修完成,通往胜利塔的道路进行扩大修建。

文旅融合促振兴 古邑焕发新光彩

2023年7月,龙川县检察院在佗城筹备挂牌成立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法治实践基地,推动文物司法保护和普法宣传纳入古城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以高质量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促进文物主管单位履职尽责,为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有力推动佗城打造“秦汉岭南第一古镇”贡献检察力量。

在检察履职过程中,龙川县检察院还推动将佗城古城保护纳入当地政府规划,与乡村振兴和文旅开发同规划、共建设,确保古城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与行政机关、各级组织形成文物保护合力,解决佗城保护的资金、人员等难题,推动建立千年古城长效保护和活化利用机制。

据了解,近年来,佗城镇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深入挖掘佗城历史文化,全面梳理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厚重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佗城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统筹谋划区域特色资源,集中资金、资源和人力打造文旅龙头项目,逐步将龙头项目串珠成链,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2024年至今年4月份,该镇接待游客达12.8万人次。如今的佗城,南越王庙的飞檐翘角重现古韵,胜利塔下的青石板路蜿蜒如昔,正相塔的斑驳砖墙铭刻着时光的故事。这座见证岭南文明发祥的千年古城,以“检察+行政+民间”的创新保护模式,书写着文物活态传承的时代新篇。

撰文:王嘉豪 邓莹莹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