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
减肥,是很多人每年、每月甚至每周都要立的flag。
据《2025年世界肥胖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近30亿人将面临超重/肥胖问题,肥胖人群将超过11亿[1]。
而在我国,每两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是胖子(超重或肥胖),肥胖人群高达1.8亿,位居全球第一[2]。
(本内容由诺和诺德提供支持)
当90斤的女闺蜜哀号“胖到没腰”,隔壁膀大腰圆的老王却大快朵颐啃着炸鸡时,我们不禁要问——
那些天天喊着要减肥的人,真的最需要减肥吗?
怎样才能科学判断自己胖不胖呢?
要科学判断肥胖,需要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子:BMI(体质指数)
也是最常见、最重要的。
它的计算公式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例如,体重100千克、身高1.80米的人,BMI就是100÷1.80²≈30.9kg/m²。
根据我国的标准,BMI≥24即为超重,BMI≥28就是肥胖[3]。
再具体一点:
● 轻度肥胖症:28.0至32.5kg/m²
● 中度肥胖症:32.5至37.5kg/m²
● 重度肥胖症:37.5至50kg/m²
● 极重度肥胖症:超过50kg/m²
第二把尺:腰围
一般来说,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提示存在“腹型肥胖”[4]。
第三把尺:体脂率
体脂率是指身体里的脂肪重量占总体重的比例,可以通过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测量。
一些健身房和医院的减重/肥胖症门诊配有相关设备。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在15%至20%,女性体脂率在20%至24%,是比较理想的范围[5]。
我国一项涉及1500多万人的研究显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胖。
具体来说就是:北方人的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南方[6]。
超重率最高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37.1%)、山东(37.1%)和河北(36.6%);
而肥胖率比较低的省份是海南、江西、广东、福建、四川。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气候(北方寒冷、活动量相对较少)和饮食习惯(北方多面食和肉类)等密切相关。
此外,也可能与生活工作压力、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吸烟或饮食不规律)以及长期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觉得——不就是胖点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肥胖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指南明确定义为一种疾病[3]。
更为严重的是,肥胖会增加200多种疾病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包括[3,7]:
● 心脑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中风等。
● 内分泌代谢疾病:
如糖尿病、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女性可能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紊乱;男性可能出现性腺功能减退等。
● 肿瘤:
肥胖人群易发某些癌症,已知至少有13种癌症与肥胖密切相关(见下图)[8]。
● 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 心理健康:
肥胖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其他疾病:
肥胖还会增加患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的风险。
可以说,肥胖是一个全方位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所以,减肥,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小蛮腰”和“马甲线”,更是为了健康!
首先,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如炸鸡、甜点、含糖饮料等。
多吃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豆制品等)。
此外,三餐要规律,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不要吃太晚和过于丰盛,坚决避免睡前吃夜宵(虽然这确实很难)!
其次,增加身体活动。
可以想方设法创造让自己“动起来”的机会,比如早下一站公交/地铁,多走几步。尽量少坐电梯,多爬楼梯。
如果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深蹲、卷腹、平板支撑等。
循序渐进,逐步减少久坐时间,最终实现“每周运动3至5天,总时长达到150分钟”的目标!
最后,对于已经患有肥胖症的人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减重治疗。
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或考虑手术治疗,帮助患者科学减重。
说真的,别再犹豫了!
今年,是“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中关键的一年。
如果你也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从今天开始,为了自己的健康,行动起来吧!
审核专家:方红娟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data.worldobesity.org/publications/atlas-2025-cn.pdf
2..Pan, Xiong-Fei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vol. 9,6 (2021): 373-392. doi:10.1016/S2213-8587(21)00045-0
3.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81734.htm
4.Waist Circumference and Waist-Hip Ratio: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44583/9789241501491_eng.pdf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7) : 545-564.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40412-00149.
6.Chen K, Shen Z, Gu W, Lyu Z, Qi X, Mu Y, Ning Y;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Nov;25(11):3390-3399. doi: 10.1111/dom.15238. Epub 2023 Aug 17. PMID: 37589256.
7.Chen Z, Iona A, Parish S, et al. Adiposity and risk of ischaemic and haemorrhagic stroke in 0·5 million Chinese men and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18; 6: e630–e40. 9 Zhang X, Shu X
8.Arnold M, Pandeya N, Byrnes G, Renehan AG, Stevens GA, Ezzati M,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high body-mass index in 2012: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ncet Oncol. 2015;16:36–4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