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运动,让遂溪课间燃起来

作者 傅晓冰 2025-05-07 08:00

遂溪的校园里,跃动着生机和活力。大课间上,老师们排在同学身后共同跑操,和学生一起挥洒汗水;在课间,孩子们嬉笑着奔跑,在地面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课后体育服务中,学生专注地练习篮球、足球,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些鲜活的场景,生动诠释着遂溪县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与育人成效。遂溪县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积极推动育人理念、模式与方法创新,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逐步构建起“兴趣激发—习惯养成—终身受益”的体育育人闭环链条,让运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鲜明底色与生活刚需。

趣动课间

点燃活力引擎

教室,不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唯一待的“一方天地”。如何让成长突破教室的边界,保障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遂溪县统筹整合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眼保健操、早锻炼、午锻炼等多元时段,将校园时光编织成“运动网”,让每个孩子都能强健体魄、舒展天性。

这份蓬勃活力的背后,是坚实的保障体系在托举。遂溪县不少学校根据实际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务、后勤、体育教研组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系统规划体育器材配备方案,通过开放器材管理、优化资源布局,全方位筑牢校园体育根基。

例如,遂溪县第一中学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通过“招聘+外聘+培训”补充师资,引入退役运动员、退伍军人担任教练,实施体育教师“双能计划”,有效充实体育教学力量。

近年来,遂溪教育系统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鼓励各校创新大课间形式,将传统文化、趣味活动融入其中,既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大课间是校园活力的 “主舞台”。在创新实践的浪潮中,各校立足自身特色,积极探索突破,涌现出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范例,勾勒出一幅缤纷多彩的新图景。

每天清晨,跑操队伍如游龙般穿梭校园,整齐步伐与激昂口号共振。学生跳广播体操时身姿舒展、刚劲有力,跳绳似银蛇飞腾,练武术尽显中华气韵,跳起舞蹈洋溢青春风采,运动的热潮在校园里持续翻涌。

遂城第十三小学课间活动整齐有序。王亨达 摄

遂城第十三小学课间活动整齐有序。王亨达 摄

“我们学校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养成一直都很重视。”遂城第十三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学校成立以来,遂城第十三小学通过系统规划大课间活动与课后体育服务,让锻炼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遂溪县不少学校以“集中活动+特色活动”为特点,系统化设计出一系列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特色项目。例如,遂城第二小学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特色活动,各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例如:跳长绳、踢毽子、呼啦圈、轮滑等。 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少年注意力集中时间存在阈值,适当的课间活动有助于缓解疲劳、提升学习效能。为打破传统课间时间限制,遂溪县多所学校探索 “小课间延长5分钟”创新模式。遂城第二小学、遂城第十三小学、遂溪县第一中学、黄学增纪念中学等学校,通过灵活优化课程编排,将课间时长拓展至15分钟,让孩子有更多意愿迈出步伐,拥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巧拓微场

解锁运动新境

当有限的校园空间与学生蓬勃的运动需求狭路相逢,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挥洒汗水的舞台?遂溪县以“微运动”破局,鼓励学校增设数字化、智能化活动区域,充分利用天台、走廊、楼道、架空层、墙壁、地面等校内空间,打造“伸手可触、抬脚即达”的微型运动天地。

校园地面游戏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新方式。傅晓冰 摄

校园地面游戏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新方式。傅晓冰 摄

在遂城第九小学,“微运动”与趣味学习碰撞出奇妙火花。教室外的空地上,26 个彩色字母蜿蜒成独特赛道,孩子单脚跳跃、转身腾挪,在跳动的步伐中强化英语字母记忆,飞行棋、接力赛等地面游戏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遂城第九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从 100 多个创意方案中精挑细选,将飞行棋、字母挑战等趣味地板游戏项目融入运动,既让学生在欢笑中舒展筋骨,又将学科知识巧妙渗透。

空间的局限反而激发创新的智慧。遂溪各校纷纷探索多元运动形式,以灵活的运动设计打破了课堂的沉闷,让动静相宜成为校园生活的新节奏。

如今的遂溪校园,课间不再是静态的休息时间,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跃动的身影,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在遂城第四小学,校园地面摇身一变成为灵动的 “文化棋盘”。学校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知识融入地面游戏设计,以传统节气为脉络,打造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运动场景。孩子们在 “节气跳格子” 游戏中,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跳跃。

在遂城第十三小学,地板成为特别的 “教科书”。“损害公共财物退两格”“文明乘车进三格”,这些将行为规范与趣味运动结合的地板游戏,让消防安全、文明礼仪教育在跳跃间悄然浸润童心。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将正向价值观内化于心,真正实现了 “玩中学,学中悟” 的教育理想。

如今的课间,孩子们穿梭在各个 “微运动场”,蹦跳嬉戏间不仅充分利用了方寸之地,更以低成本实现了运动空间的高效拓展。学校还通过专业工艺对地面图案进行处理,在耐磨耐用的同时,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遂城第二小学学生在进行高抬腿比赛,周围学生在加油鼓劲。傅晓冰 摄

遂城第二小学学生在进行高抬腿比赛,周围学生在加油鼓劲。傅晓冰 摄

“我最喜欢高抬腿了。”“这设备超智能,玩起来特别过瘾。”遂城第二小学积极拥抱科技浪潮,引入“AI运动吧”智能设备,为校园体育注入智慧动能。“AI运动吧”智能设备可以进行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高抬腿、开合跳、深蹲等一系列运动项目,自动生成的数据形成排行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跳绳的翻飞次数、高抬腿的频率、立定跳远的距离等数据,都能被设备精准捕捉、实时计算,告别繁琐的人工记录,让运动监测更高效、更科学。遂城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对科技赋能体育运动领域怀有浓厚兴趣。智能运动设备很受学生喜爱,后台实时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给学生精准指导。

艺体交融

绽放社团风华

湛江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提及,各地各学校应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和推广各具特色、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形式;加强校园足球建设,突出“快乐运动”,把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等文化融合进来,推动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

“遂溪醒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先后多次代表湛江走进央视、走出国门,在全国性和国际性比赛中获得荣誉,成为湛江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遂溪也被誉为“中国醒狮之乡”。

为此,大成中学、遂溪三中、遂溪一中、黄学增纪念中学成立醒狮社团,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中训练,在实践中传承本土特色文化。此前,“大愿康养”杯2024年广东省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在广州市黄埔区海宇龙狮龙舟文化园举办。本次赛事中,遂溪县大成中学荣获2024年广东省中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高中组总冠军,其中,高中组获男子组群狮第一名、女子组群狮第一名、女子传统狮第一名、男子传统狮第二名、男子集体鼓乐第四名,展现遂溪校园醒狮的魅力。

遂溪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透露,为推动武术运动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培养坚韧品格,遂溪县拟组织开展遂溪县“武术进校园”活动。在试点先行阶段,遴选15所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学作为试点。积极开发本地特色武术课程,编印《遂溪武术校本教材》(含地方传统拳种,如洪拳、形意拳、蔡李佛拳等)。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武术专项培训活动,努力打造优秀的武术教练队伍。每年举办“校园武术文化月”,开展校园武术擂台赛、武术操比赛、武术故事演讲等活动。

近年来,遂溪县持续发力校园体育建设,通过系统化布局、精细化推进,全面深耕校园足球、篮球、田径等核心项目,在师资培养、赛事打造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活力,推动县域校园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五届 “县长杯” 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热力十足。蔡小冠 摄

第五届 “县长杯” 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热力十足。蔡小冠 摄

细看足球领域,遂溪县足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校园足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遂溪县先后被评定为“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去年,岭北镇中心小学、杨柑中学、北坡中学、建新初中、界炮中学、江洪初中等学校建设足球或塑胶跑道。遂溪县以第五届 “县长杯” 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为重要抓手,搭建起集竞技比拼、技能锤炼与风采展示于一体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在绿茵场上尽情挥洒汗水。

此外,遂溪县加强了对全县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工作,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选派篮球、足球、田径等各类体育特色学校的优秀骨干参加全国或省级专项培训,更好引领本校或全县该项目的发展。

【延伸】

身心同育共绘成长画卷

体育运动赋予孩子的,远不止强健体魄,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素养进阶之旅。当学生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在课间自由活动,校园便从压抑的知识灌输场所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乐园,这对于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社交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每当大课间跑操音乐响起,遂溪校园便成为活力的海洋。老师们化身学生的亲密伙伴,一边鼓励孩子们挑战自我、加快步伐,一边耐心分享运动技巧。在一呼一吸间,师生间的距离悄然拉近。跑操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日常,更成为情感交流的温暖纽带,让校园充满生机与温情。

在遂溪的校园里,课间活动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生动课堂。两人或多人一组的趣味竞赛备受欢迎,“字母跳格赛” 充满创意,“迷你接力跑” 活力四射。这些兼具竞技性与趣味性的游戏,在提升体能、锻炼反应力的同时,更让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遂城第九小学学生罗同学分享道:“参与校园体育活动这一学期,我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运动不仅强健了身体,还提高了免疫力,以后要多多在锻炼中快乐学习。” 她还笑着说,自己平常最爱玩飞行棋的地面游戏,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切磋。

在运动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运动触手可及”的理念被转化为生动实践。遂溪县遂城第二小学,突破传统器材管理模式,将呼啦圈、篮球、跳绳等常用运动器材从封闭的器材室解放出来,整齐布置在走廊转角、树阴角落、操场边缘等校园各个区域。器材架采用开放式设计,学生们无需繁琐登记即可自由取用,自觉放回。

遂城四小课间丰富多彩。

遂城四小课间丰富多彩。

遂城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通过依托《12阶梯成长》校本课程促进“三个习惯”的养成,开展 “十大体育明星” 评选活动,为学生树立鲜活的运动榜样,带动身边同学踊跃参与体育运动。

在乡镇中小学,学校充分利用广袤的自然空间与乡土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运动模式。例如,北坡中学举行2025年“五四”文体游园活动,通过体育竞技、文化知识竞答、班级接力赛等多元形式,实现体育锻炼与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

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麦良 黄茂 蔡子晴 何裕婷

编辑 杨川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