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银发经济,江门如何抢占湾区“龄”跑线|南方观察

作者 任龙 2025-05-08 11:28

日前,江门银湖湾银发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规划面积超5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集聚区。

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抢滩银发经济,江门大动作频频:携手深圳及港澳合力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成功争取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落户江门,大手笔谋划银发经济产业项目……

入局银发经济赛道,掘金万亿银发市场,江门加速抢占湾区“龄”跑线。

江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图为新会区养老中心。 受访单位供图

江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图为新会区养老中心。 受访单位供图

抢滩布局:人口老龄化与发展新机遇

今年2月,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启勇闯银发经济蓝海的新征程。

江门,为何要抢滩银发经济?

先看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7月,江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超24%,成为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随着江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加深,未来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将对需求结构带来重要影响。

放眼全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不可避免。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结构的深层变革,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分析,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提供至少1亿个就业岗位”。

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计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大力提振消费,并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对老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应对深度老龄化问题擘画方策。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近年在银发经济上不断加强布局,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今年3月,《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印发,提出4个方面20项举措,旨在培育银发经济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围绕省部署,江门明确,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为目的、为初心,着力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大力培育发展银发经济经营主体,为经济增长开辟新赛道。

“银发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说,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上升,与之相伴的是大量老年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的增长,从供给端发力发展银发经济,是大趋势,也是江门的机遇所在。

优势凸显:到侨乡养老正成为新风尚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江门文旅市场火爆。走进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劳水乡、恩平泉林小镇等生态景区,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引得各地老年游客流连忘返。

不光“五一”假期,江门一直是老年游客康养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江门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最重要是交通方便。”63岁的香港游客伍菁莲告诉南方+记者,自己每年都会在江门住几个月,“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往返江门和香港更方便了”。

在香港和澳门,不少像伍菁莲一样的长者选择到江门养老。3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新增4家养老机构为认可服务机构,江门新会区养老中心成功入选,为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的香港长者提供更多选择。

江门生态环境优美,文旅资源丰富,发展“养老+康养”产业有天然优势。 彭伟宗 摄

江门生态环境优美,文旅资源丰富,发展“养老+康养”产业有天然优势。 彭伟宗 摄

在谢来风看来,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出行便利,养老设施齐备,既是吸引银发群体选择江门的引流密码,也是当地发展银发经济的核心优势。

先看生态旅游资源。江门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有著名作家巴金赞赏不已的小鸟天堂、国家森林公园圭峰山、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上下川岛、岭南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古劳水乡等风景名胜,全市拥有1个5A级旅游景区、12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康养”消费场景具有天然优势。

其次是交通区位。翻开粤港澳大湾区版图,江门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发展核心区,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构成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通车后,江门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从江门出发,1至1.5小时可到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周边五座机场,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京、长沙等80多个城市。

再看养老设施。近年,江门不断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截至去年底,全市备案运营养老机构84家、床位1.4万张,其中1家养老机构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32家养老机构获评广东省星级养老机构,并培育出“幸福养老”等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机构,为吸引和服务更多银发群体夯实了基础。

江门不仅养老设施齐备,更有优廉价格。在江门,普通的养老机构收费一般在每月1500—5000元,部分高端养老机构收费则在每月5000—9000元,与港澳地区动辄每月万元以上的收费相比,江门养老机构的收费价位明显更加亲民。

比较优势不止于此。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江门是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当前正加快建设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银发经济及相关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优势。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南方+记者 杨兴乐 摄

更值得一提的是,江门作为省新一轮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列为核心城市),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是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主力军……

扎实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发展康复器械、养生设备设施等产业创造良好条件。得益于此,江门已在银发经济领域涌现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并推出各类亮点老年用品,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智能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面向湾区: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坐拥殷实“家底”,如何在银发经济新蓝海闯出一片天?

今年以来,江门充分发挥本地产业基础优势,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服务型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以及老年人适用的食品、保健品、卫浴、家具等产品,推动高端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丰富养老消费新业态,持续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培育产业的同时,江门也在积极寻求“同行者”,明确“推进银发经济领域跨区域、国际性合作,高水平规划共建大湾区西翼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推进银发经济领域跨区域,是深江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深圳聚焦抓好养老服务,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力量,统筹居家、社区、机构多种养老服务形态,统筹空间、人才、平台各类要素,贯通养老全生命周期链条,不断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江门多次到深圳“取经”,学习深圳发展银发经济先进经验,推动深江在银发经济领域加强合作。在两地合力推动下,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在江门投资建设江门市银发经济产业园暨广东作为科技生产基地项目,标志着银发经济领域“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的跨市战略组合布局进入实质阶段。

“选择江门,既因江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地方营商环境,更因这里与深圳、港澳的深度链接。”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红说,公司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生产基地,集聚一批优质的养老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江门市银发经济产业园效果图。 受访单位供图

江门市银发经济产业园效果图。 受访单位供图

香港和澳门同样是江门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合作伙伴。江门地处珠江西岸,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民间素有“每5个香港人、3个澳门人中就分别有1个是江门籍”的说法,开展跨境养老合作优势独特,对追求高质量退休生活的港澳长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前不久,香港新华集团执行董事、新华科技集团总裁蔡隽思一行来到江门考察,对接银发经济合作。“江门发展银发经济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双方未来合作潜力巨大,新华集团将用好自身优势资源,帮助江门引进更多港澳高层次人才、优质养老服务项目,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湾区高端医疗康养标杆项目。”蔡隽思说。

立足侨乡,服务湾区。江门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江门资源优势,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引进高层次医疗服务团队,加快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装备的研发生产、落地应用,更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老年人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南方+记者 任龙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