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 | 幼师因携带“地贫”基因被解聘 体检标准该改了!

南方网评 2025-09-28 11:14
03:10

有一说一 | 幼师因携带“地贫”基因被解聘 体检标准该改了!

仅仅因为携带“地贫”(地中海贫血)基因,就被解聘。最近,厦门一位幼儿园老师的遭遇引起了关注,她的产检基因报告显示携带“地贫”基因,被人举报,最终被学校解聘。而此前,她在入职时的三次体检结果都显示正常,医生也明确诊断,她是无症状基因携带者,而并非患者。

这一事件让大家开始关注公共部门招聘的体检标准。

首先叠个甲,明确前提,那就是:招聘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必要的身体健康标准,是合理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保障公共服务的有效履行和员工的自身健康。这不是“就业歧视”,而是管理责任的体现。

然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现行的标准是否足够科学、是否足够精准?当一名完全健康的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因一份与其工作能力无关的基因报告而被拒之门外时,我们要反思,这类规定是保障了履职,还是构成了基于遗传信息的过度排除?

具体到这一事件的“地贫”基因,我们看2025年《瞭望》新闻周刊的报道,地贫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高发,其中广西地区的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23.89%,部分县甚至高达40%。而地贫基因的携带者并没有临床症状,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与其他人群没有两样。

如果将这样庞大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公职队伍之外,显然是巨大的人才浪费。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让人联想到曾经被广泛诟病并最终通过立法纠正的“乙肝歧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事件可能会迫使一些职场女性为保全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而在产检时对地贫等基因筛查项目望而却步。基因检测本来就是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工具,如果女性因为担心就业歧视而选择对其回避,很可能导致基因病患儿的诞生。这非但背离了产检守护家庭幸福的初衷,还会从源头上增加社会的医疗和照护负担。这样一道旨在保障公共利益的职场门槛,反而阻碍了公共卫生目标的实现,其中的吊诡之处值得深思。

所幸,变革的种子已经悄悄萌发,并且有了成功实践。广东、广西等地已经针对事业单位招聘出台了更细致的体检标准,明确区分了“地贫患者”和“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并且规定:无症状或轻型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在血红蛋白水平稳定且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给予合格认定。

这种“分类处理”的模式,既尊重了医学事实,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又保护了健康的基因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为全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回到事件发生地,厦门当地教育部门在事件引发关注后,也主动提议修订相关标准,这正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个事件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社会管理应该从粗放的“一刀切”迈向精细的“分类管”。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的不是取消标准,而是一种更科学、更富“温度”的标准。

脚本:王沛容

出镜:江海燕

剪辑:鸿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