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想翻身搞这些
封建迷信没用
你得拿着你的营业执照
公章和身份证
去深圳地铁5号线
有一个翻身站
你到那下车就能翻身了
我说封建迷信没用
得搞基建迷信是吗
......”
在近日热播的综艺《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第3期下节目中,脱口秀演员小块提到深圳的翻身地铁站。弹幕上,去过翻身的、向往“翻身”的观众,都在激情科普:
“说到翻身,我就猜到要说翻身地铁站”
“建议直接住在那里”
“我就住在翻身,这地叫创业路和自由路交叉”
“现在都成打卡圣地了”
......
翻身,是深圳地铁5号线的一个途径站、也是深圳老牌网红站名,位于宝安区。列车每次行驶到这里,报站的广播就会说:“下一站,翻身”。
而今,“下一站,翻身”因其自带“咸鱼翻身”“逆袭”的意味,成了一句与深圳深度绑定的城市标语。“去翻身地铁站拜拜”,则成了深圳乃至全国打工人希望自己咸鱼翻身的一句黑话。
翻身地铁站,一度成为人们祈愿的一个著名“景点”,人们怀着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的期望,去打卡或合照,接下“祝愿”。
从这股风靡全网的打卡潮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这座工业强市的柔软内核。
有人生活、工作不如意,就来翻身站打气↓
有人说:“来深圳只干一件事,打卡翻身地铁站”↓
当你的城市莫名火了起来belike↓
今年春节,翻身站名播报后有一段“彩蛋”:下一站,翻身,是困境的突破,是梦想的启航,是命运的转折,下一段人生等您书写。
听到过的网友,都破防了:“深圳地铁太会了”“虽然很土很鸡汤,但是爱听”“有被感动到”。
在翻身地铁站的周边,为打工人“量身定做”的路牌处处可见:翻身路、创业二路、宝石路、前进路、自由路,他们成为承载许多深圳人梦想的符号,给人以美好的憧憬。
历经40余年高速发展,深圳也诞生了无数与翻身有关的故事,从原先的边陲小渔村蜕变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孕育出一批如腾讯、华为、大疆、中兴的大厂,成为了人才近悦远来的理圆梦之城。
以翻身站为例,翻身站的由来,多多少少带点“咸鱼翻身”的意味:翻身站为取自附近的翻身村,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仍是一片滩涂,当地人以海上打鱼为生,村子没有固定名字,到了50年代,村民们便将“翻身”作为村名,寓意“翻身做主”。
改革开放后,翻身村民们利用地理优势办实业、办商业,在经济上真正翻身,使这里成为深圳发展的一方热土。近年,翻身片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翻身”。如今的翻身,地处宝安中心,楼宇簇拥,举步繁华。
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我在深圳没空想你”,从“来了就是深圳人”到“下一站翻身”,情绪价值拉满的标语,映射出深圳城市文化的另一种底色:永远年轻,永远包容,永远充满活力。
这一次,“年轻”的深圳,依然选择用开放的姿态与青春的心态,与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击掌共鸣,也让更多人看到,人与城市间的关系如何做到共生。
讲求速度的深圳人,愿意去“迷信”翻身能带给人好运,可能就是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勇气及温暖的回应。
撰文:罗维维
图片:小红书网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