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仙降生河源县,万绿湖再续镜花缘丨溯河之源

作者 李娇 2025-07-09 09:12

2025年万绿湖文化旅游周启动以来,河源围绕一湖水,花头可谓层出不穷。譬如,“镜花缘起・百花寻梦”巡游活动,便是以《镜花缘》为蓝本,构设十二花神及春、夏、秋、冬花神,铺陈国潮夜游场景。

花神,并非凭空而来。河源援引《镜花缘》,其来有自。这部清代小说,将百花仙子降生地设定为“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河源就此和“镜花缘”结下不解之缘。及至新丰江水库1995年开发文旅,时人从故纸堆中寻觅文化资源,将万绿湖一隅胜景命名为镜花岭,后索性开辟一处镜花缘游览区。

悠悠三十载,今人又以镜花缘做文章。值花神出巡之际,本文姑且回顾此一段因缘,寻章摘句再续镜花缘。

“镜花缘起・百花寻梦”巡游活动,以《镜花缘》为蓝本,铺陈国潮夜游场景。 陈振敏 供图

“镜花缘起・百花寻梦”巡游活动,以《镜花缘》为蓝本,铺陈国潮夜游场景。 陈振敏 供图

故事的开头

贬下凡尘的花神落居河源

清代中叶,作家李汝珍作长篇小说《镜花缘》,写武则天篡唐建周,醉后令百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令,因此触怒天帝,被贬谪人间为百名才女,其首领百花仙子降生岭南河源县唐敖家,名小山。唐敖科举受阻,绝意功名,随妻兄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游海外,见识君子国、女儿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无肠国等30多个国家的奇人异事、奇风奇俗,后入小蓬莱修道不还。唐小山思父心切,也出海寻亲,回国后值武则天开女科,百名才女被录取,众花神得以在人间重聚……

清代中叶,作家李汝珍作长篇小说《镜花缘》。

清代中叶,作家李汝珍作长篇小说《镜花缘》。

《镜花缘》有3处直接提及河源:第六回“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交代百花仙子人间落脚处,“那百花仙子降生岭南唐秀才之家,乃河源县地方。”第七回“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介绍唐敖来历,阐明河源县所属州郡,“话说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第四十七回“水月村樵夫寄信 镜花岭孝女寻亲”写唐小山一行至小蓬莱,路遇一樵夫,询问其父踪迹,“樵夫道:‘我们常在一处,如何不知。前日他有一信托我带到山下,交天朝便船寄至河源,今日恰好凑巧。’”

河源县自唐朝至明朝约1000年间,范围无大变化,但所属州郡变化很大。唐太宗贞观年间,河源县隶属循州,循州属岭南道。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为海丰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恢复为循州。《镜花缘》故事背景为武周时期(公元690年至705年),其时,河源县应隶属于雷乡郡,而非海丰郡。就此而言,“于学无所不窥”的李汝珍仍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镜花缘》故事背景为武周时期(公元690年至705年),其时,河源县应隶属于雷乡郡,而非海丰郡。

《镜花缘》故事背景为武周时期(公元690年至705年),其时,河源县应隶属于雷乡郡,而非海丰郡。

待解的谜题

既未到过岭南,何以附会河源?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早年随兄移家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长期生活在淮南、淮北一带。虽博学多才,凡经史、音韵、医学、算术、星象、占卜,以及琴棋书画、灯谜酒令,无所不能,但因“读书不屑屑章句、帖括之学”,李汝珍仅在河南做过几年治河县丞的小官。

现有史料和研究并无明确记载李汝珍到过岭南。既未到过岭南,何以附会河源?究竟是小说家闲笔,抑或渊源有自?

笔者翻阅前人著述,发现前人已尝试作答。譬如作家李国文在《镜花缘中人》言:“李汝珍是一位‘于学无所不窥’的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知识渊博,学问精通,尤精明音韵字说,决不是信笔写出‘河源’二字的。他所以把小说中寄寓着他理想的两位主要人物标明为河源人,自有他的道理,但一直捉摸不透。只是这次到河源以后,才稍稍明白……如果人间真有仙境的话,也许在这万绿湖中寻找到了。难得有缘相逢于如此美色之中,我顿时想起《镜花缘》这部唯一提到河源的古典小说。也许,只有河源水土之美,才能是百花仙子的履足之地……”

《镜花缘》写武则天篡唐建周,醉后令百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令,因此触怒天帝,被贬谪人间为百名才女。

《镜花缘》写武则天篡唐建周,醉后令百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令,因此触怒天帝,被贬谪人间为百名才女。

唐时岭南尚属蛮烟瘴雨之乡。直至清代中叶,随着大量客家人进入岭南,土客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稍早于李汝珍的和平县人徐旭曾就有《丰湖杂记》一文,借土客争斗兼谈客家人来历以及民性。因此,李国文虽对万绿湖的生态之美褒扬之至,然不免有以今度古之嫌,似是散文家“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而解释小说家之言。

附会的开始

万绿湖中的镜花缘、女儿国

千岛湖与万绿湖同属因大坝锁江而形成的人工湖,同以青山碧水构成风景资源的主体。然而,30多年前,千岛湖游人如织时,万绿湖的游览人数几乎是零。直至1995年,万绿湖风景管理委员会获批成立,旅游开发建设工作才步入正轨。《东源文史》记载:开发万绿湖以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有个万绿湖。为了启动客源市场,1995年,万绿湖管委会率先提出“让河源人认识万绿湖”的口号,并在河源、广州等地的报纸上开展宣传,开拓客源市场。

1995年至1998年,万绿湖先后建设镜花岭、水月湾等大小景点十个。2001年,又开发镜花缘游览区,并置凝翠谷、泣红亭、女儿国、红颜洞等游览点。游客如若好奇,愿意翻翻《镜花缘》,便会发现诸多景点名称原自书中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女儿国。万绿湖中的“女儿国”仅是客家歌舞的演艺场所,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将现实世界里男女处境完全颠倒过来,“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而唐敖的妻兄林之洋在那里备尝现实中女子受到的轻侮、摧残。《镜花缘》某些章节,极尽“掉书袋”之能事,常为读者诟病。然不同版本的文学史均对女儿国这一段情节多有着墨,认为其具有思想上的先锋性。

今年的文化旅游周,万绿湖在镜花缘游览区举办花神巡游。 陈振敏 供图

今年的文化旅游周,万绿湖在镜花缘游览区举办花神巡游。 陈振敏 供图

回归现实,今年的文化旅游周,万绿湖在镜花缘游览区举办花神巡游,仍是拿《镜花缘》做文章。从古典文学中寻觅文化资源,固然可圈可点。在简单援引外,又设置场景沉浸、任务驱动,亦有新意。然而,环万绿湖片区向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迈进的过程中,或许对叙事提出更高要求。毕竟,只有对文化再继承、再创造,才会给读者抑或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南方+记者 李娇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