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帮扶共建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会开幕,江门鹤山共和镇紧抓“双百行动”机遇,借华南理工大学结对帮扶合作之助力,聚焦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携凉瓜、丝瓜等“三瓜两豆一葛”产品以及葛根面、葛粉等深加工产品亮相现场,受到广泛关注。
共和凉瓜亮相华南理工大学。
共和凉瓜亮相华南理工大学。
共和凉瓜受热捧
当天,展销会现场人潮涌动,华南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单位及在校师生纷至沓来,看特色展品、购风物好礼,共赴“岭南风味之约”。
走进展销会现场,共和镇展位前人头攒动,参展的平岭大顶凉瓜凭借超大的个头和精致的外观,吸引了众多人员的眼光:“这凉瓜真大,和平时在超市里买到的完全不一样,怎么会这么大?”
工作人员自豪地回答:“这是我们共和凉瓜,瓜型大,瓜顶平,肉润色绿,口感绝佳,吃起来微苦而甘甜、爽脆而无渣,与普通凉瓜相比,苦味淡却甜度高,让人回味无穷。”
凉瓜刺身。
凉瓜刺身。
共和凉瓜的种植历史,最早可溯源到南宋中末期,平汉、莱苏、良庚、大凹是该镇最早种植苦瓜的地方。其中,共和大顶凉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沿种至今,平均每造亩产可达6000斤。一个成熟的大顶凉瓜至少有七八两重,一般都可达一市斤以上。
共和凉瓜品质出众,各类凉瓜菜肴同样远近闻名。比如,冰镇凉瓜、凉瓜黄豆龙骨汤、凉瓜炆三文鱼头、煎酿凉瓜、凉瓜粒柚子皮饭、黄金芙蓉凉瓜、凉瓜捞鸡、凉瓜糕……一只凉瓜可以变幻出数十道佳肴,让人一次尝尽鲜、甜、苦、咸的滋味,健康又美味。
现场主舞台展销环节,共和镇除了推介凉瓜,还通过上台介绍和集中采购对接的方式,向外推介帮扶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共和镇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鹤山粉葛’的重要产区,产出的粉葛粉质多、味甘甜、无渣,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畅销粤港澳地区,名声享誉。”共和镇工作人员介绍后,收到诸多校企单位的合作意向。
活动现场,共和农产品深受欢迎。
活动现场,共和农产品深受欢迎。
共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展销活动为共和镇特色农产品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市场的大门,搭建起与高校、企业合作的坚实桥梁。
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
近年来,共和镇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三瓜两豆一葛”特色农产品为核心抓手,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夯实农业发展根基。共和镇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协议书》,引入高校智库。华南农业大学围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共和镇提供全方位“三农”科技服务。结合市场需求,双方拟在天润万禾蔬菜合作社种植基地试种700棵千禧番茄,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更有效方法。共和镇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作用,定期举办“三瓜两豆一葛”种植户培训班,为农民传授先进种植技术。
技术人员下田指导。
技术人员下田指导。
在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共和镇农办技术人员广泛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科学种植指导。得益于持续的技术赋能,共和镇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作为“三瓜两豆一葛”主要种植基地的大凹村,不仅是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超2300亩,在采摘旺季,每天农产品交易额可达6万—8万斤,科技力量切实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农田变成了“致富田”。
打造特色农业矩阵。共和镇全力打造“三瓜两豆一葛”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指导平汉、大凹、民族、新连村等4个村新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鹤山粉葛”的产区优势,成功举办首届共和镇粉葛丰收节,活动吸引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粉葛现场认购场面火爆,极大地提升了共和粉葛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共和镇与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共和镇天润万禾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品牌营销等举措,推动“三瓜两豆一葛”农产品销量增长。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共和镇规划建设集农产品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及品牌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平台——共和镇特色产品交易中心。该交易中心由广东工业大学精心设计,由省纵向帮扶单位粤科金融集团支持建设。同时积极盘活周边闲置资源,拟引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诚公司,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三瓜两豆一葛”示范种植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为乡村发展开辟全新增长极。
共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特色农产品领域,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各类展销平台,发展农业品牌、拓展销售渠道,让共和特色农产品在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上绽放光彩。
采写:南方+记者 任龙
图片:共和镇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