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75%

惠州农业农村 2025-07-07 11:53

2012年以来,惠阳区一直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补短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点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26万亩,惠及8个镇街63个村,极大改善惠阳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今年,惠阳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00亩,主要在新圩、镇隆、秋长、平潭4个镇街实施,建设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渠系附属工程等,将于年底完成建设。

6月25日,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开展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视察“回头看”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专题调研。参加调研的代表认为,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要统筹推进区内大中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压实镇村属地管护主体责任,加强对运营管护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和监督管理。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26万亩

惠阳区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统筹推进田、土、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完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截至目前,惠阳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26万亩,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主要分布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沙田镇、新圩镇、镇隆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8个镇街63个行政村,共建设渠道397公里,渠系建筑物(人行板、下田板等)2805座,机耕路143.6公里,新建机耕桥17座,新建泵站7座,新建陂头16座。

永湖镇元岭村一片数百亩的水稻田长势良好,得益于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惠阳区大片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去年,惠阳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0亩,投资1500万元,主要在平潭新圩村、鹊地村等6个行政村实施,今年6月通过市级验收。2025年,惠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100亩(其中新建4000亩,补建100亩),涉及4个镇街6个行政村,主要建设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其他渠系附属工程等,目前项目工程进度完成75%,计划于2025年12月底前完工。

2022年12月,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农业小组代表视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视察发现,惠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仍然较低,耕地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用水量大,灌溉水源储水量与耕作用水不相适应。农田基础设施由于建设时间长,日常维护不到位,影响农业生产。

区人大代表在平潭镇新田埔村视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摄

2025年6月,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农业小组代表再次视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代表先后实地视察永湖镇元岭村、平潭镇新田埔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这次视察发现,引水到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水源只引到农田的附近和周边,“最后一公里”未打通。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及建设标准虽有所提高,仍存在建设标准低的问题。高标准农田项目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致使部分工程损毁,不能长久发挥应有效益。

打通水源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

惠阳区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打通水源到农田的“最后一公里”。这些项目涉及8个镇街57个行政村,主要是改造渠道、渠道清淤、改造机耕路、加固山塘、新建电灌站、新建排涝站、河道清淤等,通过项目实施,共改善灌溉面积4.48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24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8亩,新增粮食生产总量1291万公斤。

惠阳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5995亿元,去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度约30%,计划2027年底完工。

目前,惠阳正在谋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二期),计划建设改造渠道204公里、改造机耕路7.36公里、加固山塘5座、重新或新建电灌站9座、改造水库溢洪道8座、河道治理17.82公里等等,预计总投资4.96亿元,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工作,惠阳按照项目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建设完成后将移交给项目所在村,及时落实项目管护责任主体,督促指导镇、村用好管好工程设施。惠阳区河长办对全区沟渠水塘及河道进行全面巡查,发现淤积及时清理。

2022年12月,惠阳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标准。惠阳区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资金进行分档补助,不足部分由相关镇街自行解决。

目前,惠阳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1.26万亩,每年管护资金约需217万元(其中,区级143万元,镇级74万元)。

补划调整永久基本农田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毛细血管”,在灌溉田间末端发挥着重要作用。惠阳将按照“灌区下延、高标准农田上接”原则,统筹推进区内大中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

对于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的问题,惠阳正在加强与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沟通联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额,待农业农村部出台建设指南、省厅出台规划方案、市局出台实施方案后,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将符合条件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工作。

惠阳农业部门将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补划调整工作,将资源禀赋好、生产潜能大、不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按要求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对不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暂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评估调整,依法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地块调出永久基本农田。

对于田间地头日常使用率高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惠阳支持高标准农田经营主体通过自主投工筹资、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日常运营管护。同时加强对运营管护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和监督管理。

惠阳区人大代表古幸福建议,在出租大片耕地的同时出租村里的山塘水库给承租人,让经营主体对山塘水库进行统一管理使用,方便调配水源灌溉农田。

惠阳区人大代表吴志强建议,不能重建设轻管护,要把情况告知镇村,共同管护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对撂荒耕地进行分类,有不可复耕复种、地块零散、水源地缺水等情况的,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清楚,否则会大大增加投资成本。

来源:惠州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