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深圳制造业大区、人口大区,宝安如何以改革破局,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日前,宝安区委书记舒毓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宝安将在产学研融合、新兴产业培育、融入湾区发展、产业空间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当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实验室成果”到“生产线应用”如何跨越?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宝安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精准对接机制,建立起政府搭台、多元联动、市场化运作的创新联合体模式,目前已推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与区内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超过50家,引进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产研融合机构,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同时,宝安健全“样品-产品-商品”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助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数字背后是创新生态的厚积薄发:辖区国高企业总量达7397家、已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之首,宝安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
舒毓民表示,宝安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聚焦制造业关键环节打造一批垂直领域的制造创新中心;同时,在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题”联动机制方面持续发力,促进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跨学科、跨领域创新联合体,打造“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生态,打通产学研高效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作为深圳工业“基本盘”,宝安今年明确提出加快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创新构建“一集群一链主、一政策、一平台、一园区”的“四个一”集群工作体系,打造覆盖产业全要素的“四图四表”全景作战体系,“按图索骥”补链延链强链。同时加快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带动上下游、左右岸中小企业挂链上链,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坚实举措收获亮眼成果:去年,宝安获评中国新型PCB十大产业集聚区榜首,低空无人机、激光等产业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低空、空天、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全市第一。
舒毓民表示,宝安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具有宝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宝安将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持续用力,促进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新材料与半导体等跨链融合;同时,发挥宝安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建立示范应用场景遴选对接服务机制,在宝安中心区、燕罗湾区芯城、石岩智造城等重点片区,创设一批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试验区,以应用场景牵引新兴产业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作为全市外贸大区,宝安坐拥超9000家扎根发展的外资企业,开放基因深厚。
当前,宝安正积极优化开放举措、保持开放态势、提升开放效能,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一方面,加快构建贸易强区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临空临港优势,联动前海推动空港保税区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同时开展跨境电商阳光化试点,探索便捷高效的“关汇税贷”服务体系,打造全球跨境电商快邮集散中心。去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其中出口4610.2亿元、增长26.9%、增速全市第一。
舒毓民表示,宝安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对外贸易上,探索新兴优势产业应对贸易壁垒服务机制,协同落实“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在强化深港合作上,携手前海加快建设深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香港研发+前海服务+宝安制造”协同发展路径。在深化双向投资上,编制重点产业链全球招商图谱,实施“双500招商行动计划”,联合前海构建国际投资风险、贸易摩擦等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设立企业出海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空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寸土寸金的宝安,选择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努力走好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之路。
宝安创新土地空间二次开发模式,探索“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开发建设机制,推动城市更新用地快批快建、产业用地快供快建、集中连片用地快谋快建、留用地快投快建、低效空间快整快用、新建空间快招快用,去年整备产业用地规模实现全市“四连冠”,全市首创“宝安AI智选空间”供需高效匹配信息化平台,累计为161家企业找到心仪产业空间42.2万平方米。
舒毓民表示,宝安将继续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进一步探索土地挖潜、精细化复合利用的路径,完善“四块地两间房十二快”土地空间开发利用机制,更加注重空间与产业的同谋划、同实施,将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与产业培育同步推进,跑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速度”。
撰文:王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