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牵手一周年!

深圳共青团 2025-06-30 14:25

这一年

因超级工程深中通道

深圳❤️中山

双向奔赴

深中通道

自2024年6月30日通车以来

3100万次的车流如奔腾的血脉

日均8.6万辆次的通行量

让湾区发展脉动更强劲

▲来源:王小可 摄

▲来源:王小可 摄

01

黄金内湾城市群同城化加速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

成为了左邻右里

海陆空铁多维联动

多种交通方式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同城化发展

交通是基础

“深中1小时通勤圈”已经变成现实。目前中山5大集装箱码头与深圳蛇口港、盐田港两大枢纽港已开通9条“组合港”航线。2024年,深中航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深中航线集装箱运量首次超过中山-香港航线。其中,“组合港”航线吞吐量同比增长103%,实现翻一番。开通中山新客运口岸至深圳蛇口、深圳机场码头航线,缩短航程约21公里,节约时间约20分钟。

▲深中通道使“深中1小时通勤圈”变成现实。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通讯员 李砚伟 摄

▲深中通道使“深中1小时通勤圈”变成现实。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通讯员 李砚伟 摄

同城化发展

民生是根本

中山与深圳市政务服务“深中通办”增至735项。深化“中易办”城际融合互动专区建设,实现与深圳、珠海等市(区)政务服务“指尖融合”。设立“深中办事专窗”,“同城化”办理深圳和中山缴存职工购房提取、退休提取、租房提取等20多项事项,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超2.9亿元。

厚实产业链吸引

更多境外企业入驻

随着深中通道的启用

一场产业协同发展浪潮

正在粤港澳大湾区涌动

根据广东海丝研究院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迁移报告》显示,除了省内企业近距离的相互迁移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珠东珠西都吸引了不少省外企业的迁入,这种情况已为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分析所证实。

相关专家在分析这种情况时表示,深中通道的开通,直接的影响就是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打造得更加厚实,这种厚实将以一种迭加的方式对省外、境外的企业产生吸聚作用,从而加速了大湾区产业协同的深入推进。深中通道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建成,无疑将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能级,最终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产业战略支点。

02

珠江口书写发展新篇章

从中山博览中心出发走翠亨快线,约25分钟车程来到坐落于翠亨新区的中山生命科学园,这里离深中通道翠亨东高速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来源:王小可 摄

▲来源:王小可 摄

深中通道开通一年,实实在在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人流,有的直接转化为招商流、资金流。”中山生命科学园负责人汪宝威表示,落户于中山生命科学园17号楼的广东瑞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人流转招商流的生动案例。

2024年7月,瑞祥供应链负责人在深中通道开通后,周末携家人从深圳到孙中山故居游玩。返程途中,该负责人在翠亨东高速出入口看到园区楼顶的招商广告,于是联系了园区。

从接洽到落地,瑞祥供应链与园区仅用5天时间便达成了合作,租赁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器械、药品流通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企业自2024年8月运营以来,不仅自身发展良好,为中山生命科学园及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冷链运输服务,更带动了多家上下游企业在园区落户。“一年来,园区谈过的深圳项目超百个,新落地项目约30个,”汪宝威表示。

借助深中通道,珠江口两岸市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对方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他们的身影是深中通道最靓丽的风景,人流交错的背后是观念、信息、资金和产业经济协同的全方位进化。珠江口协同发展开启了新的一页。

03

“桥”见未来,愈发美好

一桥飞架,碧海通途。

一年前的6月30日,历时七年多建造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从那时起,画上“关键一横”。它宛如珠江东西两岸一条强劲的纽带,带动大湾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

伶仃洋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这一“超级工程”变身“超级动脉”。发达的公共交通,在珠江东西岸掀起“串门热”——深中通道跨市公交客运量已于近日突破3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稳定保持高位,单日最高客流量超1.7万人次。无论是每天往返的上班族,还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对方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的市民,都成为了跨海大桥上的常客。深中通道,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写下生动注脚。

这一场跨越伶仃洋的“双向奔赴”,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年来的事实证明,深中通道带来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通,更是创新生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潮流的深度交融。开通一年来,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消费流加速涌动,经济涌现新活力、呈现新气象。

深中通道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隔海相望的深圳与中山,开启了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融合的大门。深中两地携手共进,让“深中同城”从蓝图渐次照进现实。跨市公交无缝接驳,通勤成本大幅降低。在便民利企政务服务领域,除了一批“深中通办”事项落地,深中两地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证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实现“深中互认”,深中两地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实现互联互通。“跨市无感”是如今许多深中市民的共同感受,这背后是两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上的深度融合。两地居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图景,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着鲜活范本。

深中通道也像是一个“超级接口”,珠江口东岸的科技能力与西岸的产业潜力,随着时空距离的缩短实现更好对接。在深中两地,越来越多企业正在探索“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实践证明,深中通道的意义不仅在于物理连通,更在于激活了深圳与中山产业互补的巨大潜力。当前,更多深中创新合作项目仍在加速落地,两地持续以创新一体化为引领,串联产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深中两地要继续深度整合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服务链,从而加快形成更优产业生态。

一载光阴绘就湾区融合的新画卷。深中通道,让大湾区越来越“小”,“桥”见的未来越来越美好。这座桥是物理架构的跨越,更助推大湾区城市间的深层互联,正为相关城市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进入“一小时生活圈”的深圳和珠海,在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等方面,迎来新机遇;深圳科技园江门园区,正通过完善产业生态,加速抢抓“大桥经济”发展机遇,打造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和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这三大珠三角都市圈之间联结更加密切。如我们所见,深中通道正焕发勃勃生机,展现湾区速度、湾区力度,彰显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珠江两岸

融合向前、协调发展的图景

愈加清晰

粤港澳大湾区

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

世界级城市群目标迈进的步伐

更为铿锵有力

伶仃洋的每一朵浪花都饱蘸希望

珠江口的每一次潮涌都凝聚力量

大湾区紧密相拥

桥通路通人心通

共享机遇

共赢未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