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英州大道、金子山大道等主干道路机动车川流不息,路面宽阔整洁,绿化带上郁郁葱葱;夜幕降临,人民广场、滨江公园、市民广场等地健身娱乐设施齐全,文明标语随处可见……近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25年,英德成功跻身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并累计创成省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清远市级文明单位12个、文明村镇42个、文明校园108所,文明创建工作呈现出提质扩面、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文明之花开遍英德大街小巷,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整洁亮丽的英德市区。 胡斯听 摄
整洁亮丽的英德市区。 胡斯听 摄
7月11日下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英德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文明创建成果,让文明城市不仅美在“形”,更要美在“心”,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以民为本 精管细治提升城市文明
英德市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市委“十大行动”“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构建“党政齐抓、全域创建”工作格局。通过建立“文明委联席会议”“社区包联共建”等机制,推动1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100个网格,形成全民参与创建合力。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制度,对城市“六乱”等顽疾实施闭环处理,累计解决民生问题2300余件。同时,“小修快补”快速响应机制将道路修补、路灯维护审批流程压缩简化,大幅提升治理效能。
英德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将85%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年均实施“十大民生实事”。近年来,建成滨江公园、月桂湖灯光秀等城市地标,推动石门台饮用水工程(一期)全线贯通,2021年以来,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370个,并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443条背街小巷整治,推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并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成1个市级、16个镇级、54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站),建成“社区15分钟生活圈”,群众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仙泉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仙泉花园老旧小区改造。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德育人 价值引领涵养时代新风
英德市聚焦道德培育,打造粤北首个县级“好人馆”,连续十年开展“最美英德人”评选,涌现出“中国好人”傅继成、李鼎新等先进典型577人。推出“英模闪亮”宣讲品牌,开展“圆梦微心愿”网络公益行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体诉求1200余个,并孵化“微光行动”“长者饭堂”等73个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崇德向善风尚形成。
英德籍中国好人傅继成参加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英德籍中国好人傅继成参加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英德市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连续三年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活动728场次,覆盖超10万人次。同时,广泛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项目展演”“英州少年传统文化主题演讲大赛”“艺术科创夏令营”等实践教育行动,丰富活跃青少年文化生活。通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带动10万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联动效应。
英德市推进婚丧改革,盘活祠堂等场地打造“家门口婚庆场所”,推行集体婚礼;殡葬改革实施“七个免费”政策,提升文明祭扫率。此外,“文明积分制”覆盖全部行政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显著减少。英德市还开展“一顿饭的陪伴”志愿服务,年均探访孤寡老人400余次,营造城乡共融的文明新格局。
以文化人 文明实践筑牢精神根基
英德市构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建成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325个,并打造“四馆二宫一中心一广场”综合文化街区,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生活圈”。英德市年均开展“周末‘艺’小时”“英州艺荟”“全民阅读”等活动200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
“周末‘艺’小时”活动音乐专场在滨江公园上演。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周末‘艺’小时”活动音乐专场在滨江公园上演。英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英德市建成镇街图书馆分馆24个、村级服务点72个,连续14年开展惠民演出312场。结合传统节日,举办“欢乐中国年”迎春花市、舞火麒麟、赛龙舟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围绕红茶、麻竹笋产业,创作《一碗擂茶粥》《竹笋节节高》等文艺作品,以文化滋养凝聚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英德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英德力量。
南方+记者 焦莹
通讯员 英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