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春秋,砥砺奋进,镌刻初心如磐;六度寒暑,金融惠民,谱写砥柱担当。自2019年7月16日改制开业以来,开平农商银行始终扎根侨乡沃土,以“支农支小、服务地方”为初心,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段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的成长篇章。
6年来,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与行业变革浪潮,开平农商银行以精细管理破解发展难题,以服务联结城乡民心,以实干笃行赋能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本土经营、乡村振兴、风险防控、精细服务、队伍建设等维度上走出了一条稳健发展道路,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开平阡陌田野与产业新城,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六年答卷。
党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金融服务血脉
党建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与“魂”。6年来,开平农商银行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经营发展全过程,通过强化政治核心、深化共建融合、筑牢廉政防线三大举措,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公司治理与金融服务血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确保党旗始终在金融改革一线高高飘扬。
核心引领把方向。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治理架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累计开展专题调研45次、风险研判会6次,完成234名党员全覆盖信仰排查,筑牢全员思想防线,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共建融合提质效。创新深化“1+1+3”三级党建共建工程,与全市268个行政村(居)党组织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累计开展“金融知识下乡”“银村共促产业发展”等主题活动近800场,村居覆盖率达100%。拓展共建外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开展“义务植树”“银医共建健康驿站”等特色活动;与水暖卫浴行业协会、马冈鹅产业联盟等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推动党建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清风护航优生态。累计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4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并深入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通过严抓教育整顿锤炼队伍作风,为企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构建“大监督”格局,织密纪检监督网络,将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嵌入信贷审批、资金投放、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全流程,针对“庸懒散软乱浮扯”等作风顽疾,配套出台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效能监察制等7项刚性举措,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
深耕本土,数说担当映初心
作为扎根本土的金融主力军,开平农商银行六载坚守“农小”初心,以规模稳健增长、资产持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的经营底盘,以精准直达的普惠服务与聚焦产业的金融赋能,生动诠释了“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成为服务开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夯实经营底盘,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开平农商银行资产总额35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0亿元,实现经营利润2.22亿元,不良贷款率1.29%,拨备覆盖率206.36%,稳健发展成色更足。
创新惠农机制,激活乡村潜能。针对农业生产周期长、抵押物不足痛点,创新“三评三定”(评信用、评资产、评经营;定额度、定期限、定利率)普惠农贷方法论。在赤水镇创新落地“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移动办贷”模式,为34户龙血树特色种植户批量授信2280万元,用信率超70%,直接带动参与农户年均增收20%以上。深化“银担”合作,建立“银行承担80%、省农担承担20%”的风险共担机制,担保费率降至0.5%以下,有效破解农户“无抵押、无担保”传统困境,构建起“银行敢贷、农担愿担、农户能贷、产业兴旺”的可持续普惠金融新生态。
升级助微模式,护航小微企业。创新“银行+商会+国资担保”联动服务模式,为马冈镇33家建筑用脚手架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累计授信超1亿元,支持企业将生产技术从低附加值的“轮扣”升级为高标准的“套扣及盘扣”。该模式依据企业稳定的租金收入现金流和存货规模核定授信额度,并匹配租金回笼周期设置灵活分期还款计划,形成“借款更新设备—设备租出增收—分期偿还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的良性资金闭环,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聚焦特色产业,创新全链服务。立足开平作为“全国三大水暖卫浴产业基地”的禀赋优势,创新推出“特色制造业+标准化作业+电子化流程”专属服务包。通过简化流程、线上审批、灵活担保,累计为179家水暖卫浴企业发放贷款23.89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智能化升级。针对产业园区企业“购地—建厂—投产”全周期需求,构建“土地购置贷+厂房建设贷+设备更新贷+营运资金贷”产品矩阵,向开平市水暖卫浴行业协会提供意向授信50亿元,实际落地授信38.76亿元,有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支持制造升级,典型成效显著。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五项具体行动”,重点支持翠山湖高新区81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质制造企业,贷款余额21.55亿元;创新推出“侨都质量贷”,为92家质量标杆、品牌企业提供融资24.24亿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07亿元,助力26家科技型企业将“知产”变“资产”。同时,多年来向广东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累计提供超1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其攻克技术难关,成为国内首家研发航天危险品运输车的企业,填补行业空白;为开平某纸业有限公司提供9558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产品优品率从90%大幅跃升至98%,彰显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强劲动能。
开平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开平农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服务大局,活水浇灌“百千万工程”
开平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城乡发展大局,将服务“百千万工程”作为核心战略支点,以“金融+”模式深度融入县镇村发展脉络,通过结对共建、产业点睛三大路径,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顶层谋划协同推进,构建多元支持体系。成立“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制定专项金融支持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与开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水口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府规划引导、银行融资支持、产业主体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向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卫浴行业协会提供意向授信50亿元,支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金融特派员”制度,截至2025年6月末,选派73名业务骨干下沉至全市268个行政村(居)担任“金融村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另选派2名中层干部赴重点镇(街)挂职,深度参与地方经济决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2022年以来累计捐赠47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强基、医疗改善、基建升级等民生工程。
结对共建振兴乡村,“一镇一业”特色凸显。与长沙街道、水口镇、赤水镇、大沙镇等4个重点镇(街)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联合组建“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银团,累计投放贷款余额29.15亿元。创新支持“强村富民公司”发展模式,意向授信5000万元专项用于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厂房等集体资产,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特色产业信贷支持成效显著,向大沙镇茶产业联盟发放贷款1773万元,支持有机茶园扩建与品牌建设,带动300余户茶农增收;为龙胜镇新能源汽配产业园授信9683万元,助力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向苍城镇新材料科技企业发放贷款余额1.67亿元,填补区域产业空白,“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格局日益清晰,成为乡村振兴强劲引擎。
金融擦亮侨乡名片,文旅融合焕发新彩。全力支持侨乡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向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提供2.45亿元贷款,助力古镇保育活化与业态升级,配套开发智慧文旅收款平台,覆盖景区内14家核心商户,实现“文旅+金融”深度融合。赋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为马冈镇鹅产业链提供9200万元信贷支持,涵盖种鹅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配送、预制菜研发全环节,推动“马冈鹅”从传统农产品升级为预制菜“爆品”。支持潭江某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8900万元授信,专项用于马冈鹅中央厨房及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助力“开平优品”区域品牌香飘粤港澳大湾区。
开平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大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地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开平农商银行积极支持大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地了解企业融资需求。
筑牢屏障,数智筑牢安全堤
风险防控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六年来,开平农商银行坚持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智能化的风控体系,实现风险有效管控与业务稳健发展的动态平衡。
智能风控提效。“信贷管理项目”推动管理数字化转型,信贷系统4.0实现一手房按揭、消费贷线上办理,累计放款1.52亿元;智能风控模块覆盖押品评估、贷后监控等全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非财务信息,让审批更精准、风控更高效;内部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完成率100%,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机制创新破局。深化与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粤财普惠金融(江门)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等政策性担保机构合作,创新建立“银担协同尽调、风险比例共担、审批限时办结”机制。通过系统直连、信息共享,实现担保申请与银行授信“双线并行、实时交互”,平均担保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针对涉农、小微主体融资痛点,全面推行“政府推荐白名单+银行独立风控审查+政策性担保增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由政府主管部门筛选推荐优质经营主体,银行依托风控模型独立审批,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分险,既有效缓解了“融资难”,又牢牢守住了资产质量底线,确保金融资源“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截至目前,该模式累计投放贷款余额8.93亿元,不良率控制在0.66%以下。
精细管理,匠心服务提质效
开平农商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流程重塑提速、产品精准定制、服务精细管理,让金融服务兼具专业的“精度”与惠民的“温度”,成为侨乡百姓和企业信赖的“贴心银行”。
流程优化,服务精准触达。全面推广“移动办贷”模式,客户经理配备便携式信贷PAD终端,实现“田间地头、厂区车间”现场受理、调查、录入、审批,贷款办理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2倍,农户和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获贷。开通重点领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承诺30天内反馈授信结果,针对水暖卫浴等特色产业集群客户,企业贷款平均办理周期从15天压缩至3至5天,有效解决企业“急用钱”的燃眉之急。
产品定制,满足多元需求。推出“美丽乡村贷”,投放1152万元支持水口镇后溪岗顶村农房外立面改造、庭院美化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入园易”“厂房贷”“设备更新贷”等对公产品组合,构建覆盖企业“购地—建厂—购设备—拓市场—促研发”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资金额度,累计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1.37亿元,为涉农主体和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实体经济。
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向未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六年来,开平农商银行始终将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拓宽职业通道、强化能力建设、深化人文关怀,打造一支与企业共成长的高素质团队,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职业发展拓空间。构建“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双通道。管理序列聚焦领导力与综合管理能力,专业序列突出技术深度与业务专长。近三年来累计提拔中层正职干部12人、中层副职17人,经理级干部56人;在业务序列中,共有69人获得职级晋升,其中49人晋升至副经理级及以上岗位,真正实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的用人导向,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能力提升强本领。近三年举办专题培训114项,总课时达835小时,覆盖员工12700人次。设立专项学习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提升专业素养,着力打造“懂金融、懂产业、懂农村、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人文关怀聚合力。升级员工关爱设施,行内配置健身房、球场等设施,不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和才艺大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持续开展“开平农商好人”及“开平农商好家庭”评选,弘扬正能量,展现员工良好精神风貌与家庭美德。建立困难帮扶机制,近三年来累计帮扶重病、意外致困员工及家庭4户,切实做到“权有所享、困有所扶、心有所安”,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与凝聚力。
六载风雨兼程,初心如磐,开平农商银行用实干与担当,在侨乡大地上镌刻下服务实体、惠泽民生的金融足迹;展望未来,使命在肩,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开平农商银行将继续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坚守“勤劳金融”本色,以服务开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持续引灌金融活水,深耕侨乡沃土,在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服务制造业当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奋楫扬帆,破浪前行,用责任、智慧与温度,续写崭新金融篇章。
撰文:吴惠芳
图片: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