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低空领域政策持续深化,《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落地实施,低空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然而人才短缺、产学研用脱节、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此背景下,由深圳润维产业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龙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投资公司协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首期《产学向低空——“破界融合 智创未来”场景化实践与商业构建特训营》于7月25日至27日在深圳龙华区国际人才产业交流中心开营。
作为国内率先聚焦低空经济场景实践与商业化路径探索的专题特训营,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政府主管部门、央国企低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投资金融机构及低空产业链头部企业高管等多元精英学员踊跃参与。
本次特训营以“破界融合”为核心,采用创新性的“理论授课+标杆探访+实战研讨”三段式教学模式,聚合政、产、学、研、金资源。
开营仪式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谢华、润维产业咨询/润维晟智科技创始人CEO兼2025福布斯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评选组委会主席孟苏卿分别致辞。随后,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孔令华深度剖析《低空经济产业:价值、要素与布局》,无人机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波分享《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特征属性及探索实践》,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谢华则展望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为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第二日的沉浸式研学中,学员深入探访深圳四大标杆场景:全国首个“一站式”低空服务综合平台——宝安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未来空中交通样板间”——宝安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UAM),直观了解eVTOL起降场站;集合测试、训练、消费、电竞等多功能的创新产业空间——泽芯(国际)无人机测试基地;以及在深思实验室观摩了低空三维多物理场风洞及突破性技术。在“润维低空夜话”环节,空管运行专家、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高级顾问李津济先生,结合其深厚行业经验,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洞见分享。
研学第三天,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斌结合文旅常态化运营等丰富案例,分析《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工信部智库-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蔡啟明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核心产业与发展策略》,润维创始人孟苏卿则聚焦《低空经济应用创新与商业化路径探索》,为学员指明实践方向。学员就课程内容及区域实践方案进行小组汇报,接受导师点评,最终圆满结业。
特训营不仅聚焦深圳这座“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更将视野拓展至全国。课堂内外,来自深圳市南山区、龙华区、桂林市七星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市湾沚区的代表,就本区域低空商业化开发与场景落地实践展开热烈探讨。这些从课堂延伸出来的区域化、场景化落地构想与规划,已在部分代表地区迈出实质推进步伐,为全国低空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深圳润维产业咨询创始人CEO孟苏卿在结营总结中指出:“本次特训营实现了三大突破:打破学科边界、打破校企壁垒、打破地域限制。我们正见证低空经济产业链在深圳加速成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极为迫切。本营成功探索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路径。”
她同时宣布,“2025福布斯中国低空经济系列评选”已启动筹备,8月将在深圳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呼吁更多力量响应国家政策,共同投身低空经济发展浪潮。
南方+记者 吴永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