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2024年春天快结束时,在深圳工作的大龄剩男邹志刚、赖春方真正迎来了爱情的春天。他们的女友,都是一位叫李晓璎的女孩。
那年秋天,李晓璎又将卢海东塞进了自己的爱情空间。从初识,到热恋,再到分手,三条感情线的发展轨迹几无不同。最为关键的相同点是,为给爱情寻找归宿,三个男人贷款买了同一栋楼的房子,成了邻居。
买“婚房”这件事落定后,热恋中的女友却消失了,三个男人的遭遇在网上被称为“买房杀猪盘”。
2025年3月,惠州仲恺高新区,几个楼盘里都有“谨防‘婚恋’买房套路”的提示。
2025年3月,惠州仲恺高新区,几个楼盘里都有“谨防‘婚恋’买房套路”的提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8月到2025年2月,17个女人,让39个深圳来的男人,分别购买了39套惠州高新区两家楼盘的房子。
城市新区、恋爱诱导,实际上,同样的“模式”接连出现在国内多地,受骗者也不局限于男性。抱团维权,这条路并不顺畅。他们遭遇的是诈骗,还是情感纠纷,网友们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假如房价涨了,还得感谢前女友,万一呢。
完美女友的三个宝宝
装空调的邹志刚、搞土木的赖春方,模具厂的卢海东,都在30岁左右遇到了“想托付一生”的女孩。
他们的相遇如出一辙:交友软件上滑到的“完美女友”,会听工作烦恼,会说“未来还长,省点钱”。
这三个男人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卢海东分享欲旺盛,去夜跑,也要征求女友的意见;邹志刚老实巴交,工地老板奖励了一瓶百事可乐,他戴着皱巴巴的劳保手套拍下来发给女友,强调这可是“冰镇过的”;赖春方腼腆又敏感,一次他反省出自己有6个“问题”:在感情方面处理不干脆、不能黏人、自卑又悲观、心软、不擅长表达、慢热。
游弋在三个男人之间的李晓璎,会用很多方式保护自己。她隐瞒了李梦婷这个真名,年龄则视男方的年龄而定,自我介绍简洁明了:自己是幼儿园老师,江西人,有一个比自己小10岁的妹妹,父母在惠州生活,爷爷是老中医。
卢海东和以李晓璎为名的李梦婷对话。
卢海东和以李晓璎为名的李梦婷对话。
其实,李晓璎也不是满口谎言。她确实在江西一所技工学校念过幼师,在惠州待过。2017年,惠州博罗县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微信文章里,介绍她是老师之一,时任园长回忆,她当时在实习。
一位前同事对她的评价是,“性格蛮开朗。不是很老实的那种,跟认识的人话挺多”。前同事还记得,2019年时,她和另一位同事说要去深圳赚钱,做娱乐主播,再后来,幼儿园转公办,老师们四散各处。
五年后的恋爱期间,卢海东还会收到李晓璎发来的幼儿园工作照片,在食堂吃饭,小朋友们做手工。
从男人们留存的聊天记录看,李晓璎把“爱”平等地施与他们。
时间回到2024年5月20日。中午,她和邹志刚在一家徽菜馆约饭,同时在回复赖春方的微信。下午,她和邹志刚涂完一只暹罗猫石膏娃娃,转头就把成品拍给赖春方说“无聊”。晚上,她对邹志刚说肚子痛,实则在和赖春方约好次日一起涂娃娃。
她对邹志刚说“好好上班”,催赖春方“赶紧表白”,不允许卢海东为自己大手大脚花钱。李梦婷还给他们三人统一起了个名字:宝宝。
最后,“完美女友”将三人引向了同一个地方——售楼处。
生活在别处的爱情
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侨镇,相距不到一千米的玖璟台和昊艺尚苑,是这里为数不多的两个小区。
在深圳,哪怕是偏远地段,这样品质的小区,单价接近三万元,而此地的房价不到三分之一。
从附近的高铁仲恺站出发,最快24分钟,就能到达深圳北站。来这里看房的深圳上班族,或许都憧憬过触手可及的中产生活,当然包括李晓璎的三个“宝宝”。
今年4月,玖璟台的售楼处,贴纸代表已签约,但陪同中介推测:“肯定没卖出那么多”。
今年4月,玖璟台的售楼处,贴纸代表已签约,但陪同中介推测:“肯定没卖出那么多”。
2024年5月底,邹志刚、赖春方相继表白后,李晓璎告诉他们,她的姐姐买了玖璟台。几个月后,她又告诉卢海东,她姐姐的房子买在昊艺尚苑。“小区太棒了,推荐你来看看”。她还贴心地嘱咐邹志刚,“一定要和领导请假,我怕你被开除啊”。
三个男人都没见过李晓璎口中的“姐姐”,但都认识了姐姐的买房中介,分别叫罗昌远和杨昌文,两人交替着出现。
2024年6月5日,中介带李晓璎和邹志刚看房;6月18日,中介带李晓璎和赖春方看房;2025年1月1日,中介带李晓璎和卢海东看房。
每次看房,装扮精致的罗昌远总开他的豪车,到深圳接他们,不管李晓璎带的男人是谁,他张口闭口“你们两公婆”。
看房前,男人们只当是一次远足约会。看房后,女人和中介围住了男人。
对彼时彼刻,三个男人有着相似的回忆。
女人说:你不想跟我去见我的父母吗?你不想跟我一起处吗?以后附近会有幼儿园,我可以过来应聘啊,还可以在这里带我们的孩子,你还犹豫啥呀?是你买房又不是你父母买房,难道你信不过我吗?
在售楼处,三个男人“被架在火上烤”。中介说,你们两公婆看中的户型,只剩一套了。女人见男人犹豫不决,掏出5000定金要自己付。幸福人生面临艰巨的考验,似乎成败在此一举。
卢海东说,当时自己快被说晕了,他把女人拉到一边,问,买房之后,你是不是就一定要嫁给我?女人说,是。
选择爱情的男人们,需要缴纳二十多万元首付(好消息是中介说开发商会“负担”一笔首付)。再往后,便是每月数千元不等的还贷金额,持续30年。
房贷审批通过后,李晓璎开始变得冷漠,并挑剔男人的毛病:让人心寒、不可理喻、逃避问题。曾平等地“爱”着三个男人的她,如今也平等地对他们冷漠。
“把最卑微的一面都展现给她了。”可并没有用,分手,然后失联。
2024年7月,房子买了以后,女人开始失联,吴志飞追问。受访者供图
2024年7月,房子买了以后,女人开始失联,吴志飞追问。受访者供图
无法收尾的“房事”
以结婚为由,带着男人来仲恺高新区买房的女人,不止李晓璎。
26岁的程序员吴志飞被“前女友”刘佳欺骗后,他拿到玖璟台所有住户的电话后,顺着名单,问遍业主们购房的原因。答案是“恋爱”的,就被他拉进群。
有人陆续把事情发到短视频平台,买了昊艺尚苑的男人们也找了过来。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李晓璎、刘佳在内,从2023年8月到2025年2月,17个女人,让39个深圳来的男人,分别购买了26套玖璟台和13套昊艺尚苑的房子,中介都是罗昌远和杨昌文。
2024年下半年,他们通过住建部门找上开发商,但开发商拒绝退房。有人告诉他们,没有一条法律能制裁这些人,他们太会钻空子了。
他们也寻求警方的帮助,但据他们所说,两地公安在管辖权问题上提出,去对方那里报案更合适;有的警官听完详细后很疑惑,这不是情感纠纷吗?
2025年3月3日,几位感情受害者联合接受了广东台的采访,“36名男士恋爱1个月背上百万房贷”的词条一度上了微博热搜。
2025年3月,一部分男性接受了广东台的采访。资料图
2025年3月,一部分男性接受了广东台的采访。资料图
网友把这群男人和“捞女”对应,称他们为“捞男”,还有人认为,他们连做“捞男”的资格都没有,不过“一群普信男”。还说,等房价涨了,还得感谢女人呢。
其实,被骗买房的事不仅发生在男人身上,也有女人被同样的招式欺骗。
四十多岁的W女士在社交软件结识自称做工程的B某,被诱导至黄海沿岸城市买房。B某仅出5.2万元,让她垫付14万首付和58万房贷,称年底工程款结清后归还。后来W女士发现,全国有四十多位女性遭遇类似骗局,年龄最小三十多岁,最大七十多岁。
刘佳的另一位“前男友”杨森,总结过39个男人的特点:主要来自江西、湖北、广东乡镇,家境普通,一半从事IT行业,性格大多内敛、老实,渴望结婚。
另一种共同点隐藏得更深:自卑。1.72米的人觉得自己不够高,1996年生的人觉得自己年龄大,大部分人觉得自己不够帅,没有优质到值得有女人为自己付出——哪怕其中几位白白净净,是寻常意义上的帅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雅兰分析,这样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感情经历相对缺失、感情需求没有被满足的人群身上,“比如说30岁左右的男性,也可能是50岁左右的女性,反映出我们当下社会中一些情感结构问题。”
部分疑似涉事人员照片。受访者供图
部分疑似涉事人员照片。受访者供图
面对身陷“买房杀猪盘”的他们,是否应该思索,房子一定是结婚的必备品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生在冀东农村调研发现,1960年代前,把家中空闲房屋适当粉刷,就是新婚夫妇的婚房。
变化是一点点推进的。2010年代,杭州某楼盘亮出的一条前所未有的广告轰动一时:你可以不买房,除非你摆平丈母娘。如今,买房时提到的“刚需”几乎就特指结婚的需求。



理想伴侣竟是“房托”:39个男人的爱情故事
邹志刚、赖春方、卢海东这39位男人的故事,在网上引发的讨论归于平静。
如今的他们,有的寄望于“女友”回心转意,有的等待法律主持公道,也有的情绪低落,认为永远失去了爱情。
(应采访对象要求,卢海东、邹志刚、赖春方、杨森、吴志飞、李梦婷为化名)
采写:话题研究员 苏有鹏 魏伯航
·完整报道及同题衍生播客详见南方周末App<<点击进入,听记者、当事人和学者一起聊聊这个时代普通青年的爱与不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