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桥”见未来!当这场文明之旅与青春相遇|文明青动力②

作者 罗维维 2025-07-29 15:16
开栏语


暑假期间,由宝安区文明办、共青团宝安区委员会、南方日报深圳分社联合主办的“文明青动力 领湾向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活动启航,4大文明实践团主题活动燃动湾区。来自国内外20余座城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5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齐赴宝安,让青春与文明同行,在大美宝安尽情绽放青春活力与梦想。南方+将跟随实践团的脚步全程报道。

“深圳不只有现代化都市场景,还藏着很多传统文化,比如古墟、宗祠、村落,它们带有厚重的历史印记,世世代代的人们生活于此,守着初心和传统,让我看到了深圳温暖的另一面。”在宝安学习期间,清华大学的袁冰同学重新认识了深圳。

7月23日,“文明青动力 领湾向未来”第二期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活动启程,全国各大高校青年学子从宝安出发,踏上“桥见未来”文旅交流实践之旅。

从产业地标到历史村落,从市井古墟到艺术展馆,从古老宗祠到名人故居,实践团穿越深中通道,在宝安与中山两地,探寻岭南人文根脉,触摸湾区创新脉动,一次性解锁湾区地图,感受城市文明多元化的魅力。

01:46

在宝安“桥”见未来!当这场文明之旅与青春相遇|文明青动力②

从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繁华,到今日山海连城的壮丽图景,在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长达50米的数字历史长卷徐徐展开,同学们搭上光影“时光机”,一览宝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些年的宝安日新月异,今天看了许多具体而微的规划,‘发展’这个抽象的词,有了更多的细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前瞻的规划,与一代代人的努力。”华东政法大学的黄香子同学是香港人,在深圳宝安生活多年,她深感“宝安的高速发展”。

随着深中通道为珠江口添上“关键一横”,宝安领湾发展的枢纽功能越发凸显。在中山翠亨新区的湾区未来科技城,“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等产业协作新模式频密上演。例如,宝安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军企业新益昌就把制造基地放在了中山,目前,公司位于中山的园区二期正加紧建设,将支撑公司半导体等装备的研发生产。

“宝安早已不仅仅是深圳的一个普通城区,更是连接珠三角两岸城市的一个重要支点,它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更有着面向未来的开阔,是驱动湾区加速融合的核心引擎。” 黄香子说。

在宝安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同学们解锁了“天空之城”的N个应用场景,了解低空经济的最“IN”技术,并体验了当“飞手”模拟飞行。

“宝安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很完整。”北京大学的李羽所学专业是材料学,他认为,宝安已打通从原材料研发,到整机制造,再到场景应用的闭环,在“低空+文旅”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深圳仅存的“蚝壳屋”、拥有800年历史的龙津石塔、生长百余年的古树......在沙井古墟,实践团深入千年蚝乡步道,感受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交织的活力。

沙井古墟位于宝安沙井街道,是深圳首批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大湾区盐场文化、蚝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漫步街巷,往日繁华的墟市浮现眼前。

“真正走进这里,才发现宝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对城市记忆的保护与重构,村民自发守护古井老祠,社区将家风刻进石碑的细节,都让我看到了城市文明中‘人文关怀’的那部分。”袁冰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这次实践改变了她对深圳“快节奏”的印象。

在全至工业园至美术馆,实践团参观了“游园逸境”艺术展。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同学们在艺术家营造的“园林”中游走,在展馆空间内“坐游庭间、神驰山水”。

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全至工业园,不仅有先锋的艺术展览、网红咖啡店,还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文旅的繁荣与生活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宝安不仅新兴产业发展蓬勃,文旅生活也有滋有味,就像‘游园逸境’所描绘的,一个让人心中向往可游、可居、可赏的理想栖居之所。”清华大学的崔楚朋同学分享。

伶仃洋滋养了珠江两岸文明,深中通道的开通,让珠江两岸城市密切交融、灯火连片。在拥有“珠三角最美乡村”称号的中山南朗左步村,实践团在广袤田野间,来了一场深度“Country walk”,探寻古宗祠群、阮玲玉等名人故居。“感受到了双城生活强大的融合活力,这一天下来,既体验了科技带来的交通便利,也领略到湾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嘉应学院的杨茜莹同学表示。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同学们透过泛黄的文物、朴素的陈设,追忆那个风起云涌的觉醒年代。

“仿佛能感受到百年前那份‘振兴中华’的热血。这不仅是对先贤的致敬,也提醒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发展不仅是物质的跃升,更是精神的接力。”袁冰分享。

宗祠无言,赓续着红色血脉,承载着信仰传承。在茶东陈氏宗祠群,同学们穿梭于沧桑古老的建筑群,感受灰墙黛瓦之间的岭南风情,触摸历史的脉搏。

茶东陈氏宗祠群是珠三角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岭南祠堂建筑群之一,它秉承的忠义孝贤、崇文尚武的家规祖训,不仅属于茶东陈氏一族,更荫泽后人身体力行、英杰辈出,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位于宝安燕罗街道的素白陈公祠,有着很深的红色印记。这座建于清代中期 的建筑,是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的会址。透过军服、铁军刀、草鞋等革命先辈遗物,同学们见证了深圳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

从伟人故居到红色建筑,这些静默古老的坐标,是大湾区共有的精神根系,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是推动湾区融合发展、奔涌向前的精神动力。

“一座城区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的繁荣,更关乎它对自身根源的尊重,以及对人们情感与记忆的珍视。”作为人文湾区的根脉、黄金内湾的枢纽,宝安让经济与文化同向而行、协调发展。产业创新的阵阵轰鸣、古墟宗祠的人文温度、市井巷陌的烟火日常、现代商圈的繁华喧嚣......宝安的每一个切面,都在不断擦亮这座产业名城的文化文明新名片。

撰文:罗维维

现场执行:王悦 罗维维

摄影:刘玳杞 陈梓聪

剪辑:王抒

统筹:崔洁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