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质疑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查出癌症预警”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从该用户质疑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爱康国宾”)体检涉嫌“误检、漏检”,到爱康国宾回应称接到投诉信息后对该用户的历年体检报告进行研究,并对报告中的部分指标进行了解读的事件发展来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声音来自“防癌体检”中“重检查轻结果解读”的问题。
除了医学检查的复杂性,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有的体检中心只负责出报告,体检者能看出指标异常,但看不出异常背后代表着什么。“事实上,有的指标异常还需要结合体检者的既往检查记录,要看曲线、看趋势,才能精准解读。”国内很多体检报告只有一句“建议门诊复查”,身为体检者往往意识不到异常背后的重要性,愿意复查者寥寥。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对于体检报告内复杂的各项指标,一般市民大多缺乏专业的判断。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来解读体检报告,有望能够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到体检报告中的“秘密”。
此前,蚂蚁集团就发布了AI健康应用——AQ ,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用户解读包括体检报告在内的各种医疗相关的报告。用户只需拍一张照片上传,即可让AQ解读报告;它还可以解读药盒、皮肤、病历等。以体检报告为例,它不仅支持单报告解读,还支持多报告一起对比分析,能够帮用户解读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解读准确率达90%以上;还可以为咨询者生成重点、健康提醒,让大家更好地“对症”解决问题。
而在腾讯方面,腾讯健康推出的“AI健康问问”小程序,同样能够借助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报告解读”等功能,用户可将体检报告拍照上传或者直接将报告文件通过微信上传,即可获得详细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体检项目设计的非标准化与计费方式的复杂化,年轻人常常因为非必要的体检套餐支付额外检查费用,中老年人则可能遗漏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等关键项目,未能实现体检期望效果。针对这一结构性矛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腾讯健康还上线智能体检业务。通过“DeepSeek+腾讯混元”双AI模型,像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先问受检者的年龄、病史、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个体信息,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智能分析,自动精准匹配最该查的项目。比如长期熬夜的上班族,可能需要优先排查心脑血管风险;有家族病史的市民,则针对性增加疾病早筛。从此告别“盲选套餐”,每一项检查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大众拿到体检报告后,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密密麻麻的箭头符号总让人心慌。新服务的AI解读功能把复杂报告“翻译”成大白话:不仅标识出不同的健康风险等级,还会告诉受检者合理的处置建议,例如:“血脂偏高可能和爱吃油炸食品有关”,“颈椎问题需减少低头看手机”。若查出需进一步就医的情况,AI小助手还直接精准匹配深圳三院对应的专家科室,提示挂号注意事项,让老百姓一键管好自己的健康。
公开信息显示,近75%的中国人面临亚健康困扰,推动全民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但老百姓能用的工具很有限:每天有超2亿人次在网上搜索健康问题,但广告鱼龙混杂、内容真假难辨,公众亟须更专业的医疗健康信息和服务。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健康管理部负责人冯程也表示,通过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服务,让体检从“走过场”变成健康管理的起点。年轻人可定期用AI评估风险,调整生活习惯;慢性病患者能精准监控指标变化;需要治疗的市民则直接对接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把体检价值用到实处。
南方+记者 叶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