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生在拍照留念。(视觉中国 / 图)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生在拍照留念。(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3651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建立警校能够保证本省的警力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生力量,“因为有些专业在非公安院校是没有办法设立的,像刑侦、治安、缉毒、交通管理等专业,都有着很深的公安烙印”。
与普通政法院校相比,警校在实验设备、管理方式以及对学生作风、纪律等素质要求上,都会更高一等。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任编辑|钱昊平
一所新设的本科院校收获了第一张“成绩单”。
2025年7月14日,海南省考试局公布了2025年海南省本科提前批普通类顺序志愿院校专业组(第一志愿)第一轮投档分数线,其中海南警察学院01专业组投档线为男生607分,女生642分;02专业组投档线为男生554分,女生635分。
在海南省内,这一录取分数线已经部分超过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公安部直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大连海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11”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除了亮眼的招生成果,作为全国成立的第37所公安院校、第31所本科警校,海南警察学院还有一个特殊标签:它的存在标志着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省级警校。“无警校省”自此清零。
“海南的警察教育会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在南昌市人民警察学校教授陈利看来,更重要的是,海南警察学院的设立,意味着各地警校升本将基本结束。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警校升本的步伐加快,在海南警察学院之前,近两年已有陕西警察学院、甘肃警察学院、内蒙古警察学院、天津警察学院四所本科院校获批设立。
1
“公安烙印”
为何要建设海南警察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庄才德、副教授闫万鸿2024年发表的文章中解释,“海南现有高校23所,没有一所院校开设公安类本科专业,本科以上高层次警务专业人才本土化培养还是‘白纸一张’。”
在讨论开设公安类本科专业时,一个无法忽视的前提是:2025年之前,海南还是国内唯一没有开办警校的省份。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后发现,在海南警察学院(下称“海警院”)设立前,国内考生可报考的警校共有54所,其中公安院校37所,司法院校17所,它们分布在除海南之外的各个省份,基本都由公安部门或司法部门主管。从这些院校毕业后,学生有机会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即可进入公安部门或司法部门工作。
对海南考生来说,虽然省内专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中,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下称“海政”)也设有公安司法系,但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警察学校,隶属于中共海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海政“是一所专业设置涵盖公安、司法、法律类专业的公办高等政法类职业院校”,而海警院要办成“一所专业涵盖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的省属公办公安本科院校”。两者的性质、层次及人才培养模式都有较大不同。
对海南这样一个“无警校省”来说,办一所警校到底有多重要?
庄才德和闫万鸿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前述文章中写到,警校建立前,海南地区的公安学科建设均依赖向外“借力引智”,“警务专业人才长期依靠‘输血’”,诸如网络安全执法、涉外警务、海岸警务、反暴恐、反走私等方面公安专业人才得不到专门培养和培训。
2018年前后,陈利曾应邀到海政讲课,他记得,彼时,海南省除了消化海政培养的公安专业人才,还要从全国各地警察院校招收毕业生作为补充。
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对每个省来说,建立警校能够保证本省的警力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生力量,“因为有些专业在非公安院校是没有办法设立的,像刑侦、治安、缉毒、交通管理等专业,都有着很深的公安烙印”。
2021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警察学院开始筹建。2025年6月19日,教育部发函称,同意设立公办普通本科的海南警察学院,学校首批设置侦查学、边防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法学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并暂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
2
“各有千秋”
回看过去几年,从筹备到招生,海警院的建校过程几乎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历程同频。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海南全岛要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5年后,2025年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
根据制度设计,海南“封关”后,全岛将会成为一个由海关监管的“境内关外”区域,在这个特定区域内,人员进出、跨境资金流动、投资、运输来往等会实现高度“自由便利”,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则会享受“零关税”等政策。
在此基础上,“服务自由贸易港安全发展”,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已然成为海警院设定的办学重点。
招生网站中显示,海警院聚焦“高水平开放条件下全国最安全地区创建目标”,重点围绕自贸港安全风险防控、反走私综合治理、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等关键领域开展研究,开设专业也强调对学生“国际警务视野”方面的培养。
包括海警院在内,陈利认为,各个省的警校其实都“各有千秋”,例如云南警察学院的禁毒学专业、福建警察学院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都走在全国前列;江西警察学院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则是学校里唯一一个可以面向全国招生的专业,这所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与公安部经侦局合作的地方警校。
陈利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公安部会根据各个省的工作特色、地域优势、师资配备,有侧重地进行扶持。而在公安部部属的五所院校中,南京警察学院和郑州警察学院也独具特色。
其中,郑州警察学院原名为“铁道警察学院”,1950年为铁路安全保卫需要设立,早前归原铁道部管理,后因机构改革划给公安部管理,至今仍是专门培养铁路公安专业人才的院校。南京警察学院的前身则是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管,2018年划归公安部,森林警察曾是该校的培养重点。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警校,海警院也受到了来自公安部的大力支持。据公开介绍,为帮助学院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公安部特地组织了公安大学、警察大学、刑警学院分别对口支援3个首设专业。
湖北警官学院校门。(视觉中国 / 图)
湖北警官学院校门。(视觉中国 / 图)
3
警校升本的“必然性”
“这不是趋势,而是基本上结束了。”自海警院成立,国内目前开设的37所公安院校中,便有31所为本科层次。据陈利观察,这意味着除5所公安部直属的警校外,大多数省份都拥有了地方警校,以“补充、培养公安骨干和中坚力量”,绵延数十年的警校层次升级工作基本完成。
在国内,警校升格以及公安正规教育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恢复高考前后。
1998年发表的论文中,时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林象龙写到,1978年之前,中国的公安教育以在职干警的政治和业务培训为主,没有正规的学历教育,“公安队伍文化素质很低,吸引人才的条件又差”。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近100所正规的大、中专公安院校,恢复、改建了160余所公安成人院校。
陈利印象里,现今已经升格为本科的公安警校,在1980年代初期大都还为中专院校,到2000年代初,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陆续升为本科。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1990年之前,全国上下只有负责对口支援海警院的3所公安部直属院校完成升本,2002年,省级警校中又有江苏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同期升本。此后十余年,省级警校升本工作陆续开展,每隔一到两年就会有新的本科层次警校获批,直到2017年,原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贵州警察学院后,警校升本工作迎来了较长时间的中断。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印发了一份名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国家要遴选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重点公安院校。
五年后,警校升本工作密集重启。
在江苏警官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马勇看来,警校升本有其必然性,“公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肯定是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的,包括学历素质在内。”
更重要的是,陈利认为,与普通政法院校相比,警校在实验设备、管理方式以及对学生作风、纪律等素质要求上,都会更高一层楼,“比如学生要出操,晚自习要点名,要穿统一的制服,销假有严格的规定等等”,这也决定了发展公安教育必须要独立建设本科院校。
最终,什么样的学校能够升本,甚至优先升本,陈利解释,背后有一套硬性的考核要求,具体包括学校面积、师生比、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情况等等,“各个省的情况不一样”。
但不论如何,从早年间粗放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到两年制中专,再到四年制本科,乃至部分院校中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陈利观察到,与培养人才层次提升同步,警校内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精细、清晰,“最初都是刑侦、治安两个大类,后来又有了交通管理、刑事技术、刑事侦查、毒品侦查等等”。
近两年的高考招生情况则显示,警校的录取分数线已经出现了大幅提高。马勇认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和家长对警校毕业后的职业预期看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