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旱优78”入选节水抗旱稻十大新品种,复耕地亩产达640公斤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8-09 16:31

近日,首届节水抗旱稻“我选我秀”新品种评选暨边际土地复耕应用现场观摩会,在肇庆市农林科学院沙浦基地举行。来自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的23家成员单位共83份新品种,在现场进行比拼。

金灿灿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正在进行头季收割作业。就在4个月前,这里还是石块遍地、杂草比人高的荒地,如今已是一片丰收景象。

作为一种新类型栽培稻,节水抗旱稻适用于多种种植场景,集高产、优质、节水、抗旱等优势于一体,是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标志性成果之一。

其中,华南农业大学今年与肇庆市政府携手,共建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并采用直播旱管方式,在此处种植节水抗旱稻“旱优78”。经现场测产,边际土地复耕再生稻头季亩产达640.9公斤。

“‘旱优78’不仅有较强的抗旱性、耐贫瘠性,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再生稻二季不同割茬高度长势现场,华农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教授余新桥说,头季收割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生长,再生苗生长状况良好,预计二季也能有不错的产量。

目前,这种直播旱管的再生稻生产模式已应用于肇庆市怀集县6000多亩边际复垦地上。

在“我选我秀”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示评选现场,5位专家、12位企业代表考察参评品种在丰产性、抗倒性、产业潜力、米质商品性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打分。最终,“旱优78”“节优136”“旱优761”等十个品种(组合)脱颖而出,成为首届十大优秀品种。

华农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院长罗利军介绍,近一年来,研究院聚焦边际土地复耕应用场景,构建了覆盖全省13个地市的节水抗旱稻品种测试与试种示范网,初步建立撂荒地复耕全程解决方案,计划未来3至5年在华南地区完成100万亩撂荒地复垦复种、新增粮食4亿公斤的阶段性目标。

“我们将继续聚焦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的发展,尽快选育出适合华南地区的高产优质节水抗旱稻新品种,通过产品与技术支撑高科技附加值种业企业的建立与发展。”罗利军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处长曾波认为,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和推广,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挖掘粮食增产新空间提供了关键路径和有力武器。“仅在广东,如果科学复耕推广节水抗旱稻,有望新增稻谷200万吨,将显著提升区域粮食自给能力。”他说。

南方+记者 姚昱旸 李秀婷

通讯员 安沛 夏辉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