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余海生:遵循强强联合逻辑,于“双城记”中凸显里水价值

佛山来论 2025-10-31 07:53

本期主题:广佛同城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段通车,至今已走过15年。15年间,广佛两市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虽各自历经多次调整,但同城化始终是两市的共同坚守。

当前,“十五五”在即,区域格局正迎来新一轮重塑。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也被赋予更高期待,亟须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开启新一轮的深化提升。

本期话题聚焦“广佛同城”,邀请镇街主官、专家等共同探讨,敬请垂注。

遵循强强联合逻辑,于“双城记”中凸显里水价值

文/余海生

作为广佛同城的桥头堡与天然枢纽,里水的战略定位正经历从“承接辐射”到“做好自己、突现价值”的深刻跃升。我始终认为,广佛之间的合作,本质是“强强联合”的逻辑延伸。唯有自身具备独特价值,才能真正融入广佛融合的大局,推动同城化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广佛同城,交通为先。我们正全力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布局。广佛西环、里水有轨电车加快建设,未来将实现与广州中心城区、佛山核心区的快速直达,正在推进的沉香大桥、碧江大桥,将有效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对内,桂澜路北延线二期正在动工建设、千灯湖—展旗山示范区战略通道即将贯通,我们还将出台交通微循环“三年行动计划”,让两地通勤时间再缩短、出行体验再提升。

 “做好自己”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以开放姿态主动对接广州,在双向赋能中实现价值共创。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广佛两地交流合作机制,通过“里水商聚力”十大会长工程的广佛商联工程,加强与广州白云湖街商会等组织的联盟,促进企业互动与产业对接。里水也连续多年邀请广州高校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副镇长,未来将拓展更多合作场景,推动两地城产人文全域融合。

行政有界,经济无边。在产业协同能级提升方面,我们重点围绕“三高四新”产业,与广州白云共建“产业链联盟”。依托里湖新城、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载体,深化与广州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广州研发+里水转化”的创新生态。

“强强联合”的逻辑,不仅体现在广佛双城之间,更要向内延伸至南海区内各镇街的协同发展。通过桂澜路北延,广佛西环等重大设施,我们将积极加强与大沥、桂城、狮山等兄弟镇街的联动,携手推动产业互链、功能互补、交通互联,进一步提升南海整体能级与区域竞争力。

里水与广州地缘相邻,一水相依,也造就了文化相融的深厚基础。目前,里水正全力打造海南洲—水口湾人文经济活力区为面向广佛的黄金水岸经济带。水口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标识,是广佛乃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资源。通过汇聚广佛区域多个水口片区的开发经验与资源禀赋,我们期待以“水口文化”为媒介,激发广佛同城在文化共融、产业共兴、区域共建上的新思路与新空间,让水口成为大湾区文化认同与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

公共服务与治理联动亦是广佛同城重点内容。里水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广佛互认互通,并探索“跨界治理联盟”机制,构建“边界无界、服务有心”的治理共同体。我们也期待,未来广佛之间能设立高层次协调机构,以机制创新为同城化注入更强动力。

站在广佛同城15周年的新起点,里水将持续遵循“强强联合”逻辑,不断“做好自己,凸显价值”,与广州共同谱写双城记的下一章精彩。

(作者系南海区里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来源:南方日报

整理:南方+记者 陈雪婷

本期统筹:肖霞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