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交会扔出“王炸”组合,全球引领力凸显
当冷空气裹挟着初冬的寒意悄然南下,被誉为“世界毛织之都”的大朗镇,正以一场行业盛会带来如春的温暖与活力。
11月17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下称“织交会”)在东莞大朗启幕。这场以“时尚潮·东莞造”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搭建起“1主会场+6分会场+7飞地展馆”的展销矩阵,更以“科技+文化+贸易”的“王炸”组合,推动大朗毛织从“产业优势”向“全球引领力”跃升。
平台跃升:从贸易展到全球风向标
历经22届积淀,织交会已从区域性展会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平台。
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大朗镇政府签署协议,第十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落址大朗。同时,已在大朗成熟运作的国家毛纺技贸评议基地正式获授牌,为企业“出海”提供技术支撑与风险预警。
大朗镇委书记董铁表示,织交会不仅是行业风向标,更是合作新起点,欢迎全球客商体验“非遗+科技”交融的织城魅力。
数据显示,大朗毛织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700亿元,全球每五件毛衣,就有一件产自这里。而今,在AI与美学的双重驱动下,这座“世界毛织之都”正迎来新一轮产业跃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大朗毛织产业经过四十余载深耕,构建了从纱线到品牌的完整闭环。本届织交会集趋势发布、商贸对接、创新展示于一体,是大朗毛织实力的集中呈现。
AI+设计:2小时完成一款毛衣
在本届织交会上,AI不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走进展区,设界科技发布的毛衫AI设计大模型引人注目。该模型基于POP・AI智绘平台,构建了包含200多万张毛织款式图的数据库,涵盖织片、吓数、画花等核心设计资源,形成可随时调用的“织片库”与“设计包”。
“设计师只需输入关键词,AI就能自动扩写风格标签,快速生成多套设计图。”设界科技集团广东总经理冯永强介绍,“以往设计一款毛衣需数天,如今从设计图到成衣工艺图,全程仅需2小时。”这一技术突破,大幅降低了原创设计门槛,助力中小企业以更低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
智造升级:从“一根纱”到“一件衣”全流程自动化
AI之外,设备迭代也在推动毛织制造走向高效与精准。
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作为主会场,集聚约2000家参展商,机械、服装、纱线、综合配套四大展示区各展风采。在众兴机械展位,最新款无缝一体成型机演示着“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毛衣”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工人输入设计参数,机器自动完成编织,一小时内即可产出一件完整毛衣。
“我们历经三四十次迭代,不断提升设备性能与操作便捷性。”公司负责人林养高表示,无缝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更缩短生产周期,增强了大朗毛织的“柔性快反”能力。
非遗+萌宠:文化赋能与赛道拓展并行
在AI与科技之外,织交会同样注重文化内涵与新兴市场的融合。
大朗镇将以第十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举办为契机,系统探索“纺织非遗+毛织产业”双向赋能创新路径,让非遗技艺为毛织生产注入手工温度与文化底蕴。

“印象草原”将非遗技艺与毛织创新结合。
“印象草原”作为唯一入选“东莞・制造美学之城”IP展示资源库的服装企业,将香云纱、宋锦等传统技艺与毛织创新结合,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服饰系列。“引入非遗后,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一件宋锦服饰售价可达上万元。”公司总经理刘娟表示。
宠物时装秀则成为“它经济”的生动注脚。本届织交会推出“大朗优选”新品发布秀,完美融合了国际时尚潮流的现代风格,创新设立宠物时装秀,开拓“它经济”新蓝海,展现产业跨界拓展的新可能。
采写:南方+记者 韦基礼
摄影:陈雅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