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运动员的成绩突破,是与内地融合交流的成果”

作者 毕嘉琪;梁钜聪;何志豪;张由琼 2025-11-19 12:29

十五运会女子100米决赛中,首次迎来澳门选手;男子100米、400米、800米项目香港选手成绩都有新突破……在十五运会田径场上,来自香港、澳门的运动员不断刷新地区的最佳纪录。

作为首届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香港、澳门都派出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体育代表团。不仅如此,还有众多来自港澳地区的技术官员奔赴各赛区,深入参与十五运会赛事的各项运行工作。近日,南方+记者采访了参与十五运会田径赛事的港澳技术官员,听他们讲述在赛场内外的所感所悟。

内地与香港体育交流合作有了机制支撑

这几天,中国香港田径总会主席、亚田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关祺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广州、深圳和香港三地。但每一次高效而贴心的交通接驳服务,都让他感到“暖心”。“我每次从高铁站出来,交通接驳服务都很周到也很高效,工作人员很有礼貌,这是一个很大的感受。”

就在上周,他刚刚参与了深港跨境马拉松的赛事运行工作——这是全运会史上首次举办的跨境马拉松比赛。“在完全不需要停下来过关、密封式的跑道上,为运动员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而且能很顺利地完成这次比赛,这是一次创举。” 关祺认为,这种跨境合作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组织协调的精细化。

01:42

中国香港田径总会主席、亚田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关祺:十五运会顺利举办深港跨境马拉松,是一次创举

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上,更表现在合作交流频繁的“软连接”中。

关祺留意到,近年来香港运动员参加内地赛事的频率显著提升。“现在香港运动员每年都会受邀参加多项内地赛事,包括全国田径大奖赛、冠军赛等高水平比赛。同时,在香港举办的赛事也吸引了很多内地高水平运动员参与,每年的奥运冠军香港行更是备受香港市民欢迎,形成良性互动。”

香港跨栏选手张绍衡(右)。

香港跨栏选手张绍衡(右)。

就在11月15日,中国田径协会和中国香港田径总会在广州签署《体育交流与合作备忘录》,而关祺正是签署代表之一。他认为,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进一步加强两地田径合作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备忘录,内地和香港每年都能互派工作人员、教练、运动员去参赛,能互相参加活动和比赛;裁判可以到内地当值,也可以到香港去交流。” 有了机制的坚实支撑,关祺对两地的体育交流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联合培养助力澳门运动员水平提升

11月17日晚,当看到澳门队选手吕艳兰在十五运会田径女子100米决赛中全力冲刺时,澳门田径总会理事、十五运会田径裁判员刘伟航激动不已。“这是澳门选手首次进入全运会百米决赛!”在刘伟航眼中,这样的突破得益于澳门与内地日益深入的体育合作交流。

作为澳门濠江中学的体育老师,刘伟航见证着吕艳兰从澳门“走出去”的一路成长。

吕艳兰从濠江中学毕业后,进入暨南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就读本科,随后也成为苏炳添速度研究和训练中心揭牌后纳入培养的首名运动员。有了与更多内地优秀的短跑教练员合作训练的机会,吕艳兰的短跑水平日益精进。

吕艳兰(右一)成为全运会史上第一位进入女子100米决赛的澳门选手。

吕艳兰(右一)成为全运会史上第一位进入女子100米决赛的澳门选手。

事实上,内地与澳门在田径项目的合作培养并非个例。刘伟航透露,濠江中学近年累计有90余名学生前往中山体校参加系统培训,学校还与广州体育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常态化交流机制为澳门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刘伟航认为,粤港澳三地首次携手承办十五运会,对澳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为运动健儿带来交流切磋的机会,更带来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会。“澳门这次承办了乒乓球这个热门项目,对地区的形象有一个很好的展现,还能带动酒店、文旅等经济发展。”

01:35

澳门田径总会理事、十五运田径裁判员刘伟航:十五运会对澳门体育发展和文旅经济有很大的带动

此番作为田径裁判员的身份参与十五运会,刘伟航倍感荣幸而亲切。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他也曾带队参赛。“这次十五运会组委会在组织各方面的情况又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交通、住、吃,甚至是志愿者的态度,都给我们很好的印象。”刘伟航还看到,内地的场馆设施优越,“尤其是体育竞技与科技的结合,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他期待,借由本次三地联手举办全运会,未来澳门与内地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空间。“我希望,未来大湾区能进一步拓宽注册运动员的参赛名额,更多当地的体育比赛可以将澳门队伍纳入参赛团体,以赛事促进合作交流,以比赛提升竞技水平。

文字/拍摄:南方+记者 毕嘉琪

图片:南方+记者 梁钜聪 张由琼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