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强调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在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功夫,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寻突破,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上补短板,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提质效,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上谋新篇,奋力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更好呈现全省各地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南方日报即日起开设“牢记殷殷嘱托 增创新优势 实现新突破”栏目,敬请垂注。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粤港澳的三位火炬手同时擎起火炬,踏浪登台点燃火环,三根支柱由外弯转为内弯,稳稳托举火环,形成“三地同心,中华梦圆”的精彩画面,点燃大湾区深度交融的新篇章。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年多来,三地携手共进,推动大湾区综合实力和集聚效应持续增强。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寄予厚望:“要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大湾区建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总书记的关心关注、领航掌舵。
“大湾区建设,广东是主力军,是火车头。”殷殷嘱托,重任在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粤港澳三地将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紧密携手、通力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既是重大责任,也是发展机遇
“跨境查验不用下车,通关效率很高。”中锃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谭志明经常开车经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往返深港,单程只需45分钟。
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持促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生产要素高效跨境流动的重点措施,为经常进出合作区的企业机构工作人员提供边检快捷通关便利。

港珠澳大桥。
这也是粤港澳三地深度交融的一个缩影。广州叹早茶、中山吃乳鸽、香港游迪士尼……一天内轻松游历多个城市,正成为大湾区居民的日常。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来说既是重大责任,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十五运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借助联合承办赛事的契机,粤港澳城市群同步更新“接口”,“一小时生活圈”再提速。
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佛莞城际铁路等相继建成,加上原有的虎门大桥、黄埔大桥,8条跨江跨海通道将珠江口联“湾”成“圈”。轨道交通里程超30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名副其实。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拉近城市群间的距离。
“粤车南下”香港政策发布,“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湾区社保服务通”“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等创新举措相继落实,粤港澳三地联合公布262项“湾区标准”,“数字湾区”建设不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推动“制度之异”转为“制度之利”。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城市间高速便捷流动,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百强榜首,澳门—珠海集群连续两年入选,多中心协同的创新格局日益成型。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和河套、横琴创新极点为主体的“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同构成梯次衔接、主体多元、特色分明的实验室体系。这是大湾区雄厚的科研家底,也是三地携手推进科创合作的见证。
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构建的“热带雨林”生态正在形成。粤港澳三地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展望“十五五”,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加速崛起,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湾区动能”。

珠海、横琴、澳门联合赴巴西圣保罗举办经贸交流会。
勇当主力军,做好火车头
久久为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是主力军,是火车头。如何抓紧做实大湾区建设这一大机遇大文章,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为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全流程协作,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已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运行14轮,其中约1/4用户来自粤港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表示,随着装置性能进一步提升,将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强助力。
近年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15%”优惠、横琴“分线管理”等财税政策全面落地,粤港澳三地财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深化。广东正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将为大湾区经济建设和企业、人才发展创造更大机遇。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不久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T3航站楼投运后,白云机场正通过完善空铁联运体系、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机场加速“上新”,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半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
在城市更新领域,港澳地区的丰富经验与内地的制度优势结合,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李鹏介绍,围绕“黄金内湾”全新概念,该院正参与一系列规划建设工作,将进一步优化大湾区内部资源配置,提升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广东要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广大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各类人才的作用。
深圳市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CFO金海龙兴奋地表示,投身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干劲越来越足。他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正打造全国首个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这里推出的各类标准,将为深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主力军,任务更重;火车头,动能更强。展望未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广东紧密携手港澳全力推动大湾区建设迈上新高度,向世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南方+记者 黄应来 黄叙浩
原标题:
广东紧密携手港澳全力推动大湾区建设迈上新高度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