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省钱了”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让老兵有“医”靠

南都广州 2025-05-26 19:04

5月19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在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启动,20多家媒体持续三天实地走访广州、佛山、惠州、揭阳等地优抚事业单位,聚焦广东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建设,展现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主任曹晓敏表示,今年是媒体采风行活动开展的第四年,媒体深入基层,挖掘典型,宣传成效显著。

“近年来,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稳步推进优抚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全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完善供给体系,切实打通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党委书记范佩文介绍。

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党委书记范佩文带领记者团探望退役老兵。

推出退役军人医保定点优待政策

通过数据互联进行精准优待

为进一步保障退役军人的就医体验,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为退役军人推出优待政策,在原有医保的基础上增加荣军优惠。“退役军人家属也能享受到同样的优惠,我丈夫来这做肠胃镜,原本1000元的肠胃镜,在医保基础上叠加荣军优惠,最终花费640元。”一位曾服役12年的退役军人说,“实实在在省到了钱。”

范佩文介绍,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在退役军人医疗服务方面的另一大亮点是实现了身份认定系统与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数据库的无缝对接。省内退役军人到医院就医时,可以“无感”完成身份核实和优惠等级核定。系统会自动显示退役军人的立功受奖情况、伤残情况等信息,从而确定他们在医院能够享受的优惠等级。在挂号、拿药和治疗等环节,退役军人可以直接进行结算,发票上也会显示相关优惠信息。

对于省外的退役军人,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也提供同样的优待。他们只需提供全国统一的优待证,医院通过登记资料将其纳入数据库,核实身份后给予优待。范佩文表示:“无论退役军人来自广东还是其他省份,只要来到我们这里,就是我们要尊崇的对象。”

在采访中,范佩文提到了一个困扰许多退役军人的实际问题:医保定点医院的选择矛盾。许多在广州务工的外省退役军人购买了广州本地的职工医保,但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够选择荣军优抚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享受退役军人专属的优惠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荣军优抚医院在某些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存在局限(如没有肿瘤科等),他们又不敢完全依赖这家医院。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积极推动政策突破。经与广东省医保部门沟通,2024年4月起,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在原普通门诊选点基础上,可增加选定所在地省级优抚医院作为普通门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截至今年4月底,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累计服务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10128人次。

制定荣军个性化服务方案

引入第三方医务社工服务

如何进一步打造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通过制定荣军个性化服务方案、推进特色中医护理服务技术、开展荣军房间评比、评选服务之星等,全周期、全方位为荣军的身心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医护人员为退役老兵进行护理。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引入第三方医务社工服务,创新优抚医院荣军服务“三全模式”(即以荣军为中心的全身心人际互动、以医院为中心的全方位社区照顾、以社区为中心的全周期社会连接),并组建“好人工作室”等荣军志愿服务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荣军积极融入社会;深化推进共建结对活动,及时解决荣军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为他们送去关爱与帮助。

除了自身发展外,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还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范佩文介绍,医院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与中山六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合作医院,同时还是南部战区总医院的合作医院,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

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成功通过三级医院评审

据了解,近年来,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坚持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学科、设备、服务“三位一体”能力提升工程,在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中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已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成功通过三级医院评审。

“近年来,我院聚焦专科能力提升,构建起特色学科矩阵,通过学科集群化发展,形成‘精准影像-专科治疗-智慧康复’全链条诊疗能力,推动区域优抚医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整体跃升。”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院长曾嵘介绍。

近两年来,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新建了营养科、心理科、高压氧中心、骨与关节康复科(疼痛康复科)、消化内镜中心、血液透析室、智慧康复中心、重症医学科等8个科室,通过“设备+人才+技术”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急危重症、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心理健康的全生命周期诊疗体系,推动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跨越式提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杨伽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