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黄埔海关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展览+体验+科普”三维模式,全方位展现海关以科技赋能守护国门安全的“硬核力量”。
科技周主展区内人头攒动,现场丰富有趣的展出内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主展区设前沿科技、海关创新、实验室应用三大板块,汇聚3家科研机构、8家科技企业及40余项创新成果。前沿展区呈现稀土元素快检技术、绿色采矿方案及生物防治产品,AI机器狗、AR远程验货等20项技术同步亮相。海关创新板块聚焦智慧海关建设成果,智能单兵装备、进境粮食自动抽采样装备等在全国复制推广,“天玑”智能平台成为维护国门安全的利器。实验室展区通过互动装置展示种子包衣、红酒鉴定等民生科技成果。
互动体验区成为本次科技周的一大亮点,观众可穿戴VR设备感受跨境货物通关全流程,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截获的有害生物标本,与海关3D数字人对话,沉浸式感受国门卫士的“科技技能包”。
如何用AI看穿集装箱里的“伪装者”?怎样通过科技手段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黄埔海关第四届科普讲解比赛中精彩揭晓。10名选手通过鲜活案例展现智慧海关建设的创新实践,将深奥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具象化场景,让观众直观体会到科技如何为国门安全注入“智慧基因”。
科普讲解比赛期间,智能导览机器人“关关”与主持人开展人机互动演示,结合选手讲解内容实时解析技术亮点,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与海关业务的融合场景。作为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成果,智能机器人已在巡检监控、智能讲解、知识库问答等多个业务场景投入应用,标志着海关监管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迈出关键一步。黄埔海关科技部门表示,该技术将逐步拓展至远程查验、风险研判等领域,助力构建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
黄埔海关科技处处长沈源里表示,本届科技周不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创新发展的助推器。黄埔海关将持续深化“智慧海关”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与海关业务深度融合,以科技之力筑牢国门安全屏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刘倩
通讯员 杨贵铖 叶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