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进揭阳市普宁南溪镇,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水乡画卷正徐徐展开。从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这座位于普宁的岭南小镇,不仅映照着地方治理与产业振兴的融合,也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注脚。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以项目为纲“挂图作战”
项目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南溪镇精准对接央企资源,谋划实施普宁市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产业融合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1.78亿元,涵盖14个子项目,带动水乡全面提速。
其背后,得益于普宁市探索形成的“挂图作战”机制。南溪将每一个项目责任明晰、将进度上墙,多部门协同,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一张图挂到底,一条线干到底。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以交通为例,甬莞高速广太互通至南溪连接线建设稳步推进,2.554公里的关键通道,撬动的不只是游客可达性的提升,更打通了农特产品“出乡进城”的物流路径。工程从规划到开工,全周期压实责任、全流程打通堵点,真正把项目清单变为民生清单。
南溪中兴路风貌提升同步提质。81栋建筑立面整新、巷道硬化、道路拓宽,既改出了颜值,更提振了乡风文明和群众获得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成投用,也跳出了“接待+售票”的传统思路,融入文旅展陈、停车集散、集体增收等多重功能,年均可创收超百万元,是市场化机制助推“百千万工程”的活力样本。
让水乡之美与文化共振
文化,是乡村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南溪人深知,真正的现代化乡村,既要有经济的兴旺,也要有文化的自信。
南溪水乡,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三百年不绝的龙舟竞渡,是村民血脉中的奋进符号;锣鼓文化响彻海内外,是地方特色的响亮表达。红色资源方面,杨石魂故居年接待量破两万,成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不仅如此,南溪主动创新公共文化空间供给,建设新华悦读空间,将阅读、展示、党务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让文化有处可依、有所生发。这样的“文化驿站”,既留住了文脉,也培育出精神新气象。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南溪的文化治理不断向精细化迈进:历史与现实对话,乡愁与未来共融,文化振兴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日常,成为凝聚人心、激发乡村活力的“精神引擎”。
以绿兴业托起“百姓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南溪立足生态优势,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50亩红松茸种植基地年产值可达3万元/亩,为登峰村集体经济创收超30万元。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这背后,是科技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依托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和驻镇帮扶工作队,南溪在品种优化、标准制定、品牌打造、渠道拓展等方面系统发力,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再到经济优势的“绿色富民”路径。
从交通建设到文旅提升,从文脉赓续到产业振兴,南溪水乡的嬗变,是“百千万工程”深入人心、落地有声的真实缩影。其经验告诉我们,项目化推进、文化化塑造、产业化发展,三者互为支撑,构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南方+记者 唐楚生
图片由普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