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翁源县兰花产业园,许美兰正和工人一起打包装车发往海外的国兰出口货柜。
“这个跨境电商培训太及时了!以前想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兰花摸不着门路,现在专家手把手教。”翁源县江尾镇仙鹤社区党支部书记、翁源县飞扬兰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美兰笑着说道,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干劲。
自从参加了产业链党委组织的跨境电商培训,这位飞扬兰业的董事长心里有了底:“第三季度肯定能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零的突破!”
这幅忙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正是翁源县兰花产业链党委以“开门教育”促作风转变的生动缩影。通过直面企业需求、精准破解难题,曾经制约兰花产业发展的瓶颈正在消解,阵阵兰香中飘出的,是实干为民结出的硕果。
问需于民:把准产业脉搏的“金钥匙”
“这次专家手把手教我们做出海,连海外客户爱问的问题都帮我们梳理好了。” 许美兰总念叨着那场 “解渴” 的培训。这源于产业链党委 “不搞形式、直奔需求” 的调研 —— 党员干部们像走亲戚一样串遍兰企,把 “跨境电商人才缺”“兰花出口流程懵” 等诉求一一记在心上。
翁源县兰花产业链党委书记朱培洪带着笔记本扎进种植基地,在江尾镇的兰棚里,他和许美兰蹲在花架旁算过一笔账:“打通跨境渠道,你这万株兰花能多赚不少。”
这种“不预设路线、不搞层层陪同”的调研,成了破解产业痛点的起点。党员干部们像 “兰农” 一样泡在田间地头,30 多家企业的心声最终凝结成六大类问题清单:除了电商瓶颈,还有废弃物处理难、融资门槛高、品牌影响力弱等一堆 “挠头事”。
翁源县兰花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企业主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快递费比花价高”“直播带货没人才”“假货把牌子砸了”…… 这些带着泥土味的诉求,变成了党委工作的“任务清单”。
作为粤北首个产业链党委,“1+4+N”模式正释放凝聚力。36 个党支部如脉络延伸,串联起424家企业、616名党员,带动7700多户农户投身兰花产业。2000多人参与“我为兰花代言”,128个“金点子”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方言直播卖花”“兰花文创开发”等想法正变成现实。
聚力实干:破解发展难题的“组合拳”
问题清单上的难题正逐项破解。
“废料处理公司已经引进了,以后有人上门回收!”接到通知时,何新茂正对着堆成小山的废弃营养杯犯愁。这个投资超 2000 万元的回收项目,是党员干部跑了十来趟才啃下的“硬骨头”。
针对兰花废弃物处置难,翁源县兰花产业链党委引进全国首家兰花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投资2000万以上,免费解决产业园兰花废弃物处置难的难题。
“变废为宝,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生产垃圾问题,真是解决了我们心头一大患!”翁源县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新茂激动地说道。不远的将来,每周上门的清运车,把曾经的“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
融资难曾让品兰轩的刘国财发愁。“党员干部带着银行经理来棚里评估,看苗情、算收成,贷款手续简化了一大半。200万贷款 几天就到账。”他指着新建的10亩蝴蝶兰棚笑道。这背后,是产业链党委搭起的政银企桥梁,10亿元集体授信如甘霖滋润着中小兰企。“资金周转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让我们更有底气快速扩大生产、引进新品种,进一步增加产出。”刘国财表示。
农村电商学院的教室里,翁源县江尾镇怡顺电商销售部负责人王丽萍的笔记写得满满当当:“此次培训内容非常实操,从平台规则到兰花等农产品跨境电商供应链环节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团队现在对做跨境电商更有信心了!”
针对企业反映以往的学习培训很多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的情况,兰花产业链党委将填鸭式培训改为点单式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培训补什么,面对电商人才紧缺,产业链党委依托首家农村电商产业学院,邀请专家和大咖进行业务培训。
这场点单式培训让73名学员满载而归,6家企业已在筹备跨境出口。而翁源县飞扬兰业有限公司的打包现场,许美兰的兰花刚发走今年第60万株兰花出口货柜:“从愁销路到销海外,党员干部帮我们打通了全渠道。”
久久为功:擦亮兰乡品牌的“接力赛”
“卖假花的少了,正品才能卖出好价。”翁源县兰花协会秘书长、翁源县万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严恋花在签名墙上落笔时,111家兰企正集体宣誓打假。这场联合法院、市监局的普法活动,让“翁源兰花”商标不再被滥用。如今市场风气清朗,兰农们说“睡觉都踏实了”。
品牌升级的接力赛上,翁源兰花越跑越远。从广州塔亮灯到央视春晚亮相,从湾区年花节到北京展会,“第一年花”名气渐响。
“外地客商对‘翁源兰花’这个区域品牌的认可度提高了,谈合作都顺畅不少。”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翁源县兰花协会副会长刘伟平捧着获奖兰花笑眼弯弯,县委书记高忠带队拿下的2028年中国兰花博览会举办权,更让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针对市场销路窄,兰花产业链党委组织企业赴西安、云南、北京及大湾区多地对接业务,建立翁源兰花旗舰店;6月10日组织赴深圳荷兰花卉小镇洽谈设立展销厅,构建“线下展销+线上销售+跨境出口”体系,2025年上半年成功出口兰花119万株,销售额达288万元,远销韩、越、俄等国,实现翁源兰花出口标准化、规模化。
夕阳下的产业园,马芬芬给新苗浇水时哼起小曲:“废料变肥料,贷款随用随贷,产业链党委的干部是实打实来解决问题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这位喜花里农业发展(韶关)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兰企心声。
当党建红与产业绿交织成画,翁源兰花已从山间幽兰长成富民产业。“开门教育”淬炼出的实干作风,让党员干部的脚印深印兰田,而那沁人心脾的兰香,正是写给百姓最动人的答卷。
南方+记者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