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水域容纳1300多艘市内外避风船舶,成为大湾区最大的船舶防台风基地之一

作者 董有逸 2025-07-20 21:24

7月20日傍晚,今年6号台风“韦帕”在江门台山海宴镇登陆。台风登陆前,在江门管辖的银洲湖、潭江、西江等水域锚泊了来自市内外的风电施工船、危险品船、工程船、普通货船等1300余艘,成为大湾区最大的船舶防台风基地之一。

台风登陆前,江门海事局开展船舶防台巡航排查。 唐宝生摄

台风登陆前,江门海事局开展船舶防台巡航排查。 唐宝生摄

“通过船舶防台指挥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实时视频方式,查看江门防台风水域船只锚泊避风情况。”江门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江门市委提出的船舶防台“分级分区分类”部署要求,该局联合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形成全市船舶科学防台体系,绘制商渔船防台部署“一张图”,为不同风力条件、不同类型的船舶划定精准避风水域,破解了船舶多、锚地不足的难题。

其中,“分区”指江门将内河与银洲湖水域按船舶吨位划分,如5000吨级、10000吨级专用防台区域,实现船舶按等级有序停泊;“分级”指江门根据台风等级动态调整停泊区域,例如5000吨级海船依台风强度灵活选择崖门口或银洲湖停泊,3000吨级内河船则视情况进入西江或潭江,确保船舶始终处于安全水域;“分类”指江门按船舶类型分配防台水域,危险品船、工程船、渔船等各归其位,避免交叉干扰,提升避险效率。

上述负责人介绍,防范台风“韦帕”时,江门海事局充分运用该体系,提前宣贯《船舶防台风指南(试行)》,根据辖区内河防台锚位数量,分类有序组织船舶到银洲湖、西江、潭江等水域防台避风。例如,从阳江过来的5艘风电施工船安排在银洲湖防台,船上53人全部完成撤离;沿海7个涉水工程全部停工,11艘施工船全部抵达安全水域锚泊避风;80艘游艇全部回港避风。“此外,我们还对航经台山沿海船舶采取‘一对一’预警提醒服务,了解船舶防台动态,组织引导其驶往安全水域避风。”该负责人说。

确保船舶始终处于安全水域,“信息化+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体系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看得到、叫得应、指挥得动”,江门海事局推进“平台成链、设施成网”建设,通过140余个CCTV摄像头、17个甚高频站、12个AIS基站,实现辖区主要水域全覆盖,通过VHF、电话和短信等方式向辖区船舶发布预警信息,并合理安排商船在辖区防台。

此外,江门市、县两级搜救中心值班室均完成升级,配备LED电视墙与多系统平台,整合监管指挥、智慧渡口等信息化手段,确保防台会商、调度高效顺畅,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王慎哲 陈凌宇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