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立护理联合产业学院,三年内培育1万名免陪照护人才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7-15 21:26

全省49家免陪照护试点医院面临专业照护人才荒,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日前,在广州国际护理博览会上,广东省护士协会联动19所职业院校与30家医院,成立护理联合产业学院及护理集团,构建“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闭环体系。这一创新平台计划三年内培育万名免陪照护人才,吸纳更多大专、中专护理毕业生就业。

免陪照护在广东:

专业人才缺乏

免陪照护,正成为医疗圈的热词。免陪照护并非无人照料,而是通过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医疗护理员替代家属,为患者提供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实现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护的有机结合。

今年起,广东积极响应免陪照护试点工作,多家医院成为先行者。

“开展免陪照护后,试点病区约40张床位,医疗护理员配备6—8人不等,家属陪护从原来的40人,减少至6到8名医疗护理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温曲英表示,医疗护理员在带患者做检查的同时,还会做一些基础的生活照护工作。“通过专业评估,按照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进行分级收费,术前三天提供80元特惠套餐,术后则启动140—280元阶梯价。”她说。

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一场“叙事医学活动”同步上演。护理部主任陶艳玲将心理照护融入日常服务,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体验。三年间,该院服务超2.6万人次,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将减少1天左右,病房水电费直降四分之一。

但试点过程中,不少医院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林清然坦言,推进免陪照护需突破两重障碍:一是打破原有护工管理机制,建立以护士为主导、医疗护理员为辅助的新型照护团队;二是解决医疗护理员的资质培训与认证问题。她建议,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疗护理员,以满足临床需求、提升照护质量。

将照护能力植入课程

开发智能就业系统

面对护理学发展的新需求,7月12日,广东省护士协会联合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医疗机构和护理服务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广东省护理联合产业学院和广东省护理集团。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校院合作、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校企融合方式,全面推动护理行业的发展。

“此次创建产业学院、护理集团,根本目的是用标准化培训破解人才断层问题。”广东省护士协会会长彭刚艺介绍,新平台直击教育与临床脱节、大中专学历护士职业路径模糊等痛点:不仅计划重构现有课程,开发《基础照护学》《免陪照护实务》等特色教材,将照护能力植入护理专业课程;还建立全省护理人才库,开发就业智能系统以实现 “入学即就业”。

目前,提供免陪照护服务的大多以经过培训的护工医疗护理员为主,且多为第三方派遣,但照护师的设置将为大专、中专护理学毕业生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原暨南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陈伟菊表示,未来三年,将培育一万名熟悉掌握照护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推动第一批毕业生到首批49家示范医院参加实训,尽快提升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前,广东110家医院率先成立免陪照护医院联盟,包括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将共同探索免陪照护服务的运行机制、质量控制标准、人员培训体系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南方+记者 黄锦辉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