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在深圳“破壁”!“吃谷”狂欢背后燃起千亿赛道

作者 郭悦;鲁力 2025-07-25 19:28

一场打破次元壁的盛宴落幕,另一场接踵而至——深圳的夏天,正被年轻人的热爱点燃。

在第十二届深圳国际电玩节于宝安会展中心落下帷幕不久,7月25日,第十四届深圳动漫节又在福田会展中心1号馆盛大开幕。这场延续16年的本土动漫盛会,从2009年首次亮相,到如今已跻身“全国四大动漫节展”之列,与深圳国际电玩节共同构成“暑期双引擎”,年均吸引观众超30万人次。

这场盛会不仅是“自嗨式”圈层聚会,更成为广东动漫产业的缩影。2025年初,《关于推动广东动漫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构建“广深双核高地”。

深圳聚焦“原创IP孵化+科技融合”:南山区对电竞开发企业按首年营收10%给予奖励,单笔最高350万元;宝安区推出数字文娱扶持方案,游戏版号获批补贴20万元/个,企业上限100万元……

在这个盛夏,政策红利与青年共创,正合力打造“二次元创新实验室”,书写深圳的文化新叙事——未来,IP与科技、文旅的深度耦合,或催生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双展联动: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的产业引擎

盛夏时节,二次元热潮席卷深圳全城。7月18日,第十二届深圳国际电玩节在宝安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本届电玩节规模再创新高,汇聚了鸣潮、逆水寒、快看漫画、bilibili、仙剑奇侠传等500余家顶尖动漫游戏企业与热门IP。

紧随其后,第十四届深圳动漫节于7月25日开幕。30000㎡展区涵盖Cosplay盛典、独立游戏展、二次元音乐会等六大板块,衍生品交易区占比扩至40%。

深圳动漫节总负责人陈芷苓介绍,主办方精心打造十余年的大型舞台赛事“Cosplay荣誉盛典”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奖金最高、选手最多的赛事,每年都吸引无数观众驻足。今年,华南地区逾500名顶尖选手将同台竞技,上演新一轮舞台巅峰对决。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动漫节首次设立“独立游戏专区”,旨在为充满创意与热情的开发者搭建与行业资源、潜在合作伙伴交流的桥梁。专区汇聚了超过65款由国内优秀团队打造的游戏作品,涵盖不同类型与风格。观众不仅可现场试玩,还能与开发者面对面交流创作故事。

两大展会凸显深圳二次元产业的三大升级:

技术重构体验: 电玩节的裸眼3D重现《白蛇2:青蛇劫起》水墨特效,观众可触控改变剧情走向;动漫节新增的独立游戏展区首发65款国产游戏,其中AI剧情互动项目允许玩家改写结局,开发效率提升40%。

跨界生态扩容: 电玩节总冠名商“麻辣王子”打造“麻辣王国”展区,与《一人之下》联名辣条三日售罄;动漫节则集结了敖丙配音演员瀚墨、《哪吒》视效团队等80位嘉宾,邹佳佳见面会专票1小时售罄。

产业价值跃迁:电玩节首次接入“动漫游戏行业资本对接会”,推动IP授权与投资落地;动漫节的Cosplay深圳赛事吸引上海、港澳等地超500名选手,奖金池创历史新高。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指出:“展会经济正成为技术试验场与商业转化器,推动IP从屏幕渗透至生活场景。”

千亿级“谷子”经济市场:深圳二次元消费的文化嬗变

“谷子”(Goods的音译,源于日语“グッズ”,指周边商品),无疑是当下最火的消费品之一,常见的有徽章、挂饰、立牌、吧唧(圆形带别针徽章)、玩偶、色纸等。

近年来,二次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吸引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5.03亿,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5.7亿人,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展会现场,深圳高中生妍妍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没有收入,但还是会在课余时间参与动漫展会,大多零花钱都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手办。

“吃谷”的年轻人,正在支撑起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的市场体量已扩张至168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整体规模将达到3089亿元人民币。

2024年,深圳二次元消费市场也迎来结构性变革。赢商网数据显示,仅上半年便有21个二次元连锁品牌密集入驻,开店数量创近五年新高。车公庙丰盛町更以“谷子一条街”闻名——短短数百米街道聚集超10家专营店,涵盖次元GO、泽泽屋等品牌,形成全国罕见的垂直业态集群。

主题商业体的迭代也加速了场景升级:

大中华BitCity次元小镇以“秋叶原”、“Chinatown”、“星光大道”三大主题街区重构消费空间,融合日本动漫、中国传统文化与香港流行符号,打造集拍照打卡、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二次元社区”;

欢乐海岸奇谷米·次元街区引入模玩熊、卡游等50余个品牌,设置练舞室、追番室等共享空间,国庆期间客流同比激增20%,其“环形动线+多功能中岛”设计成为Z世代社交新据点;

宝安壹方城B2层形成“谷店矩阵”,TOP TOY的高达模型试拼区与次元贩售的日系徽章库日均客流量超3000人次,学生群体客单价达百元级。

据“全国谷店地图”统计,深圳“谷子”店总数已突破130家,七大核心“谷地”(含车公庙、壹方城、中洲湾等)坪效达传统零售的1.5倍,复购率45%。这种爆发式增长,标志着深圳二次元正转向多圈层共生的“消费雨林”。

“谷子”经济的繁荣本质是Z世代“情感货币化”的缩影。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何玲指出:“百元卡牌收纳盒的热销,印证消费动机从实用转向情感联结——年轻人购买的是IP背后的归属感与社群认同。”

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全国卡牌交易总额达263亿元(灼识咨询数据),深圳宝可梦赛事圈聚集千万级玩家,稀有卡牌“简中独占151梦幻Ex”二级市场价格高达5万元,职业裁判、解说等新职业随之兴起。大湾区动漫电玩节“一展两地”模式吸引40%香港客群,跨境衍生品交易年增35%。《鬼灭之刃》联名珠宝在港首发后经深圳渠道分销,48小时内售罄,凸显湾区IP流通效率。

“谷子”经济的勃兴,实则是深圳文化基因蜕变的切口。霓虹灯牌下的谷子店,见证着这座平均年龄32.5岁的城市正书写新型文化范本——这里不仅是衍生品交易枢纽,更是科技激活文化DNA、青年重塑城市精神的“次元创新实验室”。

IP+消费:文商旅融合驱动深圳文化产业新增长极

深圳正以“IP+”为纽带,创新推动文化、商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千亿级消费生态链。在政策精准引导下,2025年出台的《深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深圳市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超级IP首发地”,支持衍生品开发与沉浸式场景创新。

商业体正从单一卖场转向“文化容器”:

BitCity次元小镇的“秋叶原街区”还原涩谷街景,“Chinatown”区域则植入舞狮、粤剧脸谱元素,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传统与二次元的视觉碰撞;

欢乐海岸借全息动物园、VR世界构建“虚实共生”场景,国庆期间《风起洛阳》VR体验场次售罄速度创华南纪录。

“文旅商”模式正打破次元壁:

龙华动漫嘉年华联动80个IP打造“痛车展+同人区”,首日吸引3万人次;

咏声动漫“猪猪侠”与深圳文旅项目合作,衍生品收入占比超40%;

前海“奶龙”主题展依托滨海资源,巨型IP装置单日吸引3万打卡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激增——印证“IP+场景”已成文旅消费新引擎。

年轻人的身份认同正从“圈地自萌”走向城市文化符号:车公庙丰盛町周末的“痛包聚会”、宝安大悦城《玩具总动员》巡游中深港青年混编COS团,无不彰显二次元已升维为湾区青年的共同体语言。

科技之城为文商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洛克特视效为龙岗儿童公园打造《麒麟家族》IP,通过矩阵算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视觉奇观,年引流400万游客;

VR大空间电影《奇幻恐龙岛》实现观众与史前生物实时对话,突破传统文旅体验维度。

2024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占GDP比重8%,动漫游戏产业增速领先全市经济16个百分点。IP联动带动旅游总收入1384亿元(2020年数据),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10万家,创造就业岗位100万个。

“当热爱成为职业,创意便扎根城市土壤。” 通过“政策筑基+场景再造+技术赋能”,深圳正将IP转化为文商旅融合的“核动力”。

采写:南方+记者 郭悦

拍摄:南方+记者 鲁力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