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我们坚持把技术作为发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进研发创新。”
7月2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栏目推出报道《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着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就企业如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给出了清晰回应。
他不仅道出了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品牌“弯道超车”的核心动能,也说明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助力我国加速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长城汽车总部。
长城汽车总部。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市场态势良好,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然而,市场“欣欣向荣”背后实则“暗流涌动”,面临着“内卷”加剧、“增量不增利”等一系列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中,长城汽车以实际行动遵循我国产业导向,坚持技术自立自强,推动全产业链布局,构筑全新生态圈,打造全球品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一次证明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秉持长期主义,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一)
2025年,总投资达5.1亿元的长城汽车多角度碰撞试验室投入使用,该试验室占地3.9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标准足球场,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独立安全试验室。
这个试验室只是长城汽车坚持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上世纪90年代,魏建军带领长城工业公司利用改装车的前桥和悬架制造技术,手工拼装了第一批“长城轿车”;如今,长城汽车业务覆盖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全价值链。
长城汽车哈弗技术研究中心。
长城汽车哈弗技术研究中心。
长城汽车通过35年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化、智能化、AI技术领域的发展已经跻身行业前沿,实现了汽油、柴油、混动、纯电、插电混动和氢能全覆盖的全场景全动力布局,新技术成果不断落地:新一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和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自研自产全球领先的4.0TV8发动机、全球首创智控四驱电混技术Hi4。
坦克500及其智控四驱电混技术Hi4。
坦克500及其智控四驱电混技术Hi4。
“汽车产业生而全球,技术是不同企业、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造车,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魏建军坚信,全球汽车竞争的本质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中国汽车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的持续领先优势。
数据显示,长城汽车已连续3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全球七个国家共布局11个技术中心,拥有2.3万工程师团队,平均每4位员工就有一位工程师。
当前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浪潮深刻影响和改造着传统汽车的发展格局。在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换道超车”再到“领跑”的迭代进程中,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是关键抓手。
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力争技术话语权的高地。2025年上半年,长城集团获得授权专利2962项。其中,新能源汽车专利1118项。专利授权总量和新能源汽车专利授权量均位居自主整车集团第一位。截至2025年6月底,长城集团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5万项,获得授权专利近3万项。
(二)
“做中国有根的全球化,和海外扎根的本地化。”
2024年,在汽车出海如火如荼之际,“老将”长城汽车道出对出海的新思考,实现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跨越,践行集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输出。
今年5月,来华访问的卢拉亲身体验了长城汽车几款热销车型,在迫不及待坐进一辆长城炮之后,他“猛搓”方向盘,难掩喜爱之情。魏建军向卢拉介绍,这辆长城炮也会在巴西生产,售价25万雷亚尔。
在全球第八大汽车市场,长城汽车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年产能直指5万辆,预计将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在巴西,长城汽车的本地化将持续“扎根”,打造完整产业链,包括建设研发中心、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等。
之所以实施“生态出海”模式,是因为长城汽车意识到,国际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不是产品输出,而是产业输出。在魏建军看来,汽车不止是产品,更是关乎消费者福祉与国家工业强盛的事业。中国车企不仅仅是在参与一场商业竞争,更是在为国家支柱产业走向的未来铺路。
截至2025年6月底,长城汽车推动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已经形成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布局,海外销售渠道超过1400家,全球用户突破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在泰国、巴西等地设有3家整车工厂,在澳大利亚、欧亚、厄瓜多尔、巴西、墨西哥等地拥有多家KD工厂。
长城汽车生产车间。
长城汽车生产车间。
为更好地推进海外战略,长城汽车自2022年开始在全球市场推行“ONE GWM”品牌战略,为用户提供一样的品质、一样的服务。基于全新战略,长城汽车将聚焦GWM品牌,以旗下品牌的品类特点制定不同发展路径全面出海,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及产业政策,差异化布局新能源产品,并以此构建本土化生态。
魏建军表示:“中国企业要维护中国品牌的形象,让中国汽车享誉世界,让中国汽车产业成为国家的骄傲,这是每个出海车企应坚守的初心。”
(三)
上世纪90年代,长城汽车只是一家60多名员工、总资产仅有300万、厂房破旧的小型汽车改装厂。如今,长城汽车已经成为年销售超过百万辆的庞大车企。
2024年,长城汽车营收达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销量近57万辆,同比继续“稳中有进”。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长城汽车始终站在市场潮头,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坚守“长期主义”。
魏建军之前就在多个场合表示,长城汽车不追逐短期规模,不参与无序内卷,而是以技术纵深、品类创新与全球化生态构建可持续的造血能力。
“面向未来五年,长城汽车的支点仍将是长期主义。”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度股东大会交流会上,魏建军再次对外强调。
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格局重构的关键节点,但汽车作为长周期行业,底层运行规律不会发生变化,需要车企摒弃“内卷”思维,以更长远目光去看待市场有序竞争。
尤其是自去年7月起,相关管理部门就已经多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5月底,面对愈演愈烈汽车价格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治理“内卷”。
长城汽车以实际行动说明,专注于产品本身,专注于技术创新,专注于生态完善,坚守长期主义拥有着强大生命力。
正是秉承长期主义,长城汽车日前启动了“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为专业团队注入经验型人才。在魏建军看来,未来“十五五”的竞争关键,会从产业链的竞争升级为产业生态的竞争。而建设汽车强国,人才优势则是最大的优势。
7月11日,中汽协发布了最新销量数据,我国汽车市场取得历史上首次半年产销均突破1500万辆的靓丽成绩。这个成绩背后,正是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践行长期主义,以创新为驱动力,以全球为战略布局,推动着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保定乡野到驶向世界舞台,长城汽车三十五载披荆斩棘,以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基因,成为中国汽车持续向上的奋斗篇章。而《人民日报》的报道,既是对企业发展成就的肯定,亦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
【撰文】魏泓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