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科技助农步履不停。近日,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张伟丽、高级农艺师刘凤民和博士修晨组成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肇庆市德庆县马圩镇,为当地特色水果种植业精准“把脉”,开出科技良方。
团队在德庆马圩镇荣村探讨青柚病害问题。 受访者 供图
团队在德庆马圩镇荣村探讨青柚病害问题。 受访者 供图
在马圩镇荣村村委会,团队首先聚焦困扰果农已久的泰国青柚严重落果问题。经细致勘查,张伟丽指出,大量树桩发黑现象大概率是感染了流胶病。“流胶病包括生理性流胶和侵染性流胶,病菌潜伏后次年从皮孔处形成瘤状突起并溢胶,伴随小黑点,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有两个发病高峰。”张伟丽介绍。
针对该青柚首年挂果尚可、次年起即颗粒无收的现象,团队分析认为,首年成功可能依赖引种前的原有特性,而引种后种植土壤和环境的剧变,导致了后续无法适应。引种前务必充分调研环境适配性,规避水土不服的风险,后续将聘请专家把脉,解决不挂果的问题。
团队专家还关注到德庆紫淮山产业发展受阻的问题,并一针见血指出,其关键症结在于前期科学指导的缺位。果农在没有进行充分翻耕、驱虫和杀菌处理的前茬红薯地上直接种植紫淮山,导致了幼苗受到类似木薯病菌的严重侵害,死伤惨重,“这一教训也印证了科学规划和前期技术介入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表示。
团队成员在金一百公司了解德庆贡柑的生长状况,并作出诊断。 受访者 供图
团队成员在金一百公司了解德庆贡柑的生长状况,并作出诊断。 受访者 供图
次日,为及时把脉德庆贡柑的长势情况,团队转赴马圩镇贡柑种植大户金一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针对果园内柑橘产业的头号杀手——黄龙病,特派员团队带来了前沿进展信息:他们正积极联系对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团队最新研制的分子药品,计划引入该果园开展试验性防治。同时,团队成员也对果园内的大益金桔、黄金果等作物的生长及病虫害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指导。
团队在现场聆听金一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果栽培出现的问题。 受访者 供图
团队在现场聆听金一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果栽培出现的问题。 受访者 供图
两天的行程中,特派员团队的足迹遍布马圩镇田间地头,每一次分析、每一条建议,都凝结着科技兴农的初心,更为当地农业传递了核心理念:特色农业发展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尊重科学规律,强化风险预判与前期规划,才能让德庆特色产业根深叶茂,结出更丰硕的“富民果”。
科技特派员团队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德庆特产农产品栽培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打造核心示范区,带领更多农户种植高品质的农产品。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提升马圩镇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南方+记者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