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设计师时隔10年重游感叹:就像亲人见面

作者 蔡华锋;吴明;周鑫宇;叶丹 2025-07-15 19:25
02:10

广州塔设计师时隔10年重游感叹:就像亲人见面

“回到广州真是太好了!广州塔一如既往的漂亮!”荷兰设计师马克·海默尔站在广州塔450平台,时隔10年重访广州塔,感受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成为广州地标,“天气很好,我们可以欣赏到城市美景。”

2004年5月,广州面向全世界举办新电视观光塔设计竞赛,吸引了全球14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竞标。包括以设计高楼著称的美国KPF、设计过法兰克福邮政大厦的美国SBA、法国鼎鼎大名的AS事务所等均参与竞标。最终,马克·海默尔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库伊特创办的事务所,凭借着绝妙、大胆的创意,成功中标。

马克夫妇一家在广州塔488米平台留影。 南方+ 吴明 拍摄

马克夫妇一家在广州塔488米平台留影。  南方+ 吴明 拍摄

坚信广州塔应代言广州的城市气韵与民众雄心

广州塔因塔身纤细,有着女性美丽优雅的姿态,被亲切地称为“小蛮腰”。而广州塔这一独特的造型,在全球也独树一帜。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广州塔惊艳亮相,在全球的知名度直线上升。经过15年的发展,广州塔已经成为广州新地标。

作为设计师,马克对广州人给广州塔取名“小蛮腰”表示感谢,回忆起当初的设计理念,他表示,我们坚信这座塔应代言广州的城市气韵与民众雄心。唯有精准把握这种精神内核,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建筑杰作。“我们努力实现这样的想法,铸造这座既瑰丽又优雅的城之塔,使得它的风骨能够与城市精神同频共振。很感谢大家对广州塔设计的认可和喜爱。”

马克一家体验广州塔横向摩天轮,纵览广州都市风光。 南方+ 吴明 拍摄

马克一家体验广州塔横向摩天轮,纵览广州都市风光。  南方+ 吴明 拍摄

马克表示,广州塔有着非常强烈的结构宣言,其主体由两组垂直构件构成,顶部与底部的结构呈相对扭转布局。所有过渡区间的线条均被拉伸延展,形成优美形态。这种设计在结构逻辑上自洽——既创造了强韧而优雅的形体,又赋予独特的空间体验。

当你从塔底进入时,宽广、坚实、沉稳的基座给人以安定感;行至中部狭窄通道,密集如林的构造带来升腾的紧张感;及至顶层,豁然开朗的轻盈空间释放视野。正因如此,顶部还需拓展更多空间。该设计在功能、结构与体验层面形成多重呼应,最终成就浑然一体的整体性创作。

祝愿广州在发展中不断蜕变

作为广州塔的设计师,马克夫妇上一次登临广州塔已是10年前。而这一次,马克夫妇一家五口再次来访,感受也有了新的变化。“于我而言,广州塔就像是我们家族的一员。每次到来,就像亲人见面,每一次都感觉到它在成长。虽不能常常登临,但一想到、一见到它矗立在城市的中央,风华正茂,我深感慰藉。”

马克一家在广州塔空中邮局打卡点自拍。 南方+ 吴明 拍摄

马克一家在广州塔空中邮局打卡点自拍。  南方+ 吴明 拍摄

马克一家人体验了塔顶摩天轮,他的三位儿女,更是体验了塔顶最刺激的极速云霄以及塔身的阿尔法乐园。“广州塔的最终成品真的很酷,因为我知道设计团队倾注了大量心力。”马克的女儿表示,现在的广州塔还增加了新的项目,体验起来非常棒。

在广州塔摩天轮里,马克不时地拿起手机,拍下广州城市风光。 南方+ 吴明 拍摄

在广州塔摩天轮里,马克不时地拿起手机,拍下广州城市风光。  南方+ 吴明 拍摄

15年来,广州塔以及广州塔所在的广州新中轴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州塔新增了阿尔法乐园等探险项目,打造了广州塔广场,并且正在朝着5A级景区发力;新中轴线上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东塔、西塔、花城广场等,构成了现代摩登广州的新形象。马克表示,愿这座城市持续拥抱崭新的乐观未来,彰显独特品格,在发展中不断蝶变,“终成更精彩的天地。”

采写:南方+记者 蔡华锋

摄影:南方+记者 吴明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编辑 邵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