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38家深企登顶中国500强:南山福田宝安领跑,三区仍待破“零”

作者 崔璨 2025-07-25 16:47

日前,财富中文网发布了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按照上榜的企业注册地统计,76家在粤企业上榜,较去年增加了3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深圳共有38家企业入围,前100名企业名单中,深圳共有8家企业上榜,分别为中国平安(13)、华为(24)、比亚迪(27)、腾讯(32)、招商银行(49)、万科(79)、顺丰(93)、深投控(99)。中国平安、华为、比亚迪、腾讯、招商银行、顺丰等企业相较去年排名均有上升。

从区域视角出发,这38家上榜企业分属深圳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8个区,在区域分布呈现“冷热不均”的特征,在企业数量上呈现“西多东少”的态势。

其中。南山区一区便贡献了15家企业,福田区也有12家企业入围财富中国500强,两区占据了上榜深企的绝大多数企业,形成显著的“双核驱动”效应。

此外,宝安区有4家企业入围,盐田区和罗湖区各有2家企业入围,龙岗区、龙华区和坪山区各有1家企业入围,光明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则无一家企业入围。

科技南山、金融福田领跑

纵观这38家入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企业在各区的分布情况,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冷热不均。南山、福田两个区便贡献了27家企业,占据全部上榜企业的约7成。

在南山区15家上榜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核心领域,如腾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呈现出“科技浓度高、资本密度大、民企活力强、全球化程度深”等特点。

而福田区12家上榜企业则显示出明显的金融集群特征和国企集聚特点。比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阳光保险集团构成保险资本核心;招商银行、国银金融租赁分别代表商业银行与专业租赁领域;深圳能源集团与深圳市燃气集团则作为国企代表,承担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等。

宝安制造撑腰

除却南山福田两区,排名第三的宝安区则以立讯精密、欣旺达、鹏鼎控股、格林美等代表企业,进入公众视野。

立讯精密在消费电子代工领域服务苹果等国际巨头,欣旺达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占比8%,鹏鼎控股供应全球28%的高端PCB电路板,格林美则构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这些企业不仅是宝安产业经济的脊梁,也为深圳继续保持中国制造业第一城的领先位置提供了重要作用。

罗湖区和盐田区各有两家企业入围,分别是罗湖区: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盐田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雅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龙岗区、龙华区和坪山区各有1家企业上榜。龙岗区以华为单点突破形成全域产业辐射。坪山区依托比亚迪总部基地,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龙华区的汇川技术则专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核心运动控制器。

三区空白待填补

本次榜单中,深圳的光明区、大鹏新区、深汕合作区这3个区无一家企业上榜。这是区域发展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差异及战略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过多年发展,南山和福田二区已形成高度成熟的产业集群。南山以腾讯、中兴等科技巨头为核心,覆盖IC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福田则集聚平安、招行等金融与国企总部,具备规模效应和资本优势。

反观光明区,其定位为“科学城”,聚焦科研转化与中小型创新企业(如合成生物、新材料),但龙头企业培育尚需时间。大鹏新区则重点发展旅游、生物育种等轻型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重资产型巨头。深汕合作区则仍处基建和产业导入期,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配套、港口物流等)尚未形成头部企业。

未来,光明区仍需加速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大鹏新区则可以探索“旅游+健康科技”融合,吸引生物医药企业区域总部。深汕合作区则可依托比亚迪深汕基地、小漠国际物流港,构建新能源汽车千亿集群。

因此,三区的“挂零”并非发展失败,而是深圳多中心演进中的阶段性现象。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深化和区域功能互补机制完善,这些区域未来有望在细分赛道培育出新的500强力量。

南方+记者 崔璨

整理 崔璨

制图 栾艺婷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