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是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碘元素,看似微不足道
却关乎我们和家人的健康
从儿童智力发育到成人甲状腺功能
缺碘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危害
本期,我院内分泌科医生
带大家一起揭开碘元素的神秘面纱
学习如何用正确方式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碘缺乏:被忽视的“智力元素”危机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核心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新陈代谢、神经发育和能量代谢,尤其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碘缺乏会直接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碘被誉为“智力元素”。
碘缺乏的危害:
1. 胎儿及婴幼儿:流产、早产、死胎、克汀病(痴呆、聋哑、瘫痪)及亚临床克汀病(智力低下)。
2. 儿童、青少年:甲状腺肿大、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体格发育落后。
3. 成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长期缺碘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广东缺碘现状:外环境缺碘,需长期科学补碘
广东地处沿海,但自然环境普遍缺碘。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
1. 水碘含量
广东全省水碘中位数仅为5微克/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微克/升以上标准。
2. 人群碘营养
2020年监测显示,广东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16.0微克/升,孕妇为165.6微克/升,总体达标,但部分地区孕产妇、儿童青少年碘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
韶关市等山区水碘含量低于1微克/升,属碘缺乏严重地区。
3. 饮食结构
广东居民膳食中约84%的碘来自加碘盐,仅16%来自食物和水。若停用加碘盐,大部分人碘摄入量将低于推荐值。
4. 误区澄清
误区1:沿海地区无需补碘?
需要。广东沿海居民虽食用海产品,但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摄入频率和量均不足,无法满足每日碘需求。
误区2:沿海地区有高碘风险?
无。广东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无需担心碘过量。
三、广东人科学补碘指南
1. 全民基础:坚持食用加碘盐
选择标准:购买小包装、印有指定标识的加碘盐,避免私盐或无碘盐。
储存方法: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避免高温和潮湿导致碘挥发。
使用技巧:烹饪时在菜品出锅前加盐,避免爆锅或长时间炖煮。
2. 特殊人群加量补碘
孕妇、哺乳期女性:每日碘需求量增至230-240微克,建议:选择妊娠专用加碘盐;每周摄入1-2次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婴幼儿:母乳喂养至6个月,6个月后添加辅食时可少量摄入含碘食物。
3. 高风险人群限碘
甲亢患者:严格限碘,避免食用加碘盐和富碘食物。
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可食用加碘盐,但需减少海带、紫菜摄入。
4. 定期监测,科学调整
尿碘检测: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每年检测尿碘,确保尿碘中位数维持在适宜范围(孕妇≥150微克/升,儿童≥100微克/升)。
甲状腺检查:若出现颈部增粗、怕冷、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TSH、T3、T4)和甲状腺超声。
内分泌科医生特别提醒!
1. 碘缺乏病防治需长期坚持
广东自然环境缺碘现状难以改变,停用加碘盐3-6个月即可导致碘缺乏症状复发。
2. 避免盲目补碘
过量摄入碘(每日超过600微克)可能诱发甲亢、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癌,但广东居民一般无需担心。
3. 甲状腺疾病患者补碘原则
甲减患者:若因缺碘导致,需补碘;若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引发,需适当限碘。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可适碘饮食,避免高碘或无碘饮食。
结 语
碘缺乏病是可防可控的内分泌疾病,科学补碘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广东虽地处沿海,但外环境缺碘现状决定了我们仍需长期坚持食用加碘盐。
5月15日是碘缺乏病防治日,让我们从科学补碘开始,共同守护甲状腺健康,为下一代智力发育筑起防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