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群众水上交通安全,严厉打击水上“三无”船舶等安全隐患,今年5月以来,清城区东城街道全面启动水上非法载客船舶、“三无”船舶专项整治系列行动,以硬核举措守护水域平安。
联合执法出重拳,隐患清零见实效。5月14日,东城街道牵头组织清城海事处、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水利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此次专项整治聚焦北江河段重点水域,共暂扣小型浮排7条、冲锋舟1条、小型渔船5条、飞艇2条、塑胶船1条,有力消除了河道通航安全隐患,为水上交通安全治理翻开新篇章。
科学统筹强部署,精准执法保安全。行动开展前,执法人员通过实地摸排建立“一船一档”台账,精准掌握目标船舶分布及船主信息,为整治行动夯实数据基础。行动当日,100余人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分为行动组、医疗救护组、维稳组等6个工作组,出动执法船3艘、应急艇2艘、吊车1台、工作车辆10台,对白庙至平安河段开展拉网式清查。
执法船分区域作业,应急快艇全程警戒,医疗救护车、消防设备现场待命,形成“水陆联动、协同作战”的立体执法网络。执法人员依法对涉事船舶实施定位、拖离及暂扣,并同步开展政策宣讲与思想疏导,确保整治全程平稳有序。
标本兼治筑屏障,长效管理促长治。东城街道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引导”相结合,在严查违法船舶的同时,创新“三进”(进码头、进渔村、进船舶)宣传模式,推动责任单位签订《水上安全承诺书》,树牢“隐患即事故”的安全理念。
在白庙时光、白庙大街等人员密集区域,通过循环播放安全警示视频、张贴19组严禁非法营运船舶载客标志牌,强化法治宣传震慑力。同时,在非正式码头设置物理围挡,并在白庙大街12个码头点位、飞来寺7个码头点位分别安装16支监控枪+12个音柱、8支监控枪+7个音柱,全部移交东城派出所实行信息化监管,实现重点水域、码头全天候可视化监控,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的长效监管体系。
下一步,东城街道将紧扣“隐患清零、长治久安”目标,继续坚持源头治理、常抓不懈,为打造“平安清城”“生态清城”贡献基层治理力量,奋力书写人水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邓健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