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城市顺德,强势登场

作者 蒋晓敏;戴嘉信 2025-05-08 20:50

5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300多万居民的手机屏幕不断被重磅消息点亮——飞架德胜河两岸的顺德大桥正式通车、顺德版“鸟巢”德胜体育中心竣工亮相、横跨大良容桂的金沙隧道破土动工、碧江村心涌复明工程竣工……这些见证城市蜕变的高光时刻,瞬间“霸屏”朋友圈,点燃了全城的热情与期待。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节点,连续13年蝉联百强区榜首的顺德,以“二次创业”的魄力在城市发展赛道发起冲刺。111个项目、527亿元投资,聚焦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的系统性重塑,体现着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考量。

这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更新,更关乎发展模式的重塑、城市生命力的延续。城市顺德,强势登场。

顺德大桥。戴嘉信摄

顺德大桥。戴嘉信摄

集中兑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本次活动之所以引发热议,源于多个项目是众望所归的民心工程,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

“第一次开车上桥,感觉太美妙了。”顺德大桥通车后,在大良五沙上班的容桂市民黎冲迫不及待驾车“尝鲜”。

顺德大桥建设了四年多,但却是大良和容桂居民盼望多年的“连心桥”。一直以来,连接大良和容桂的两条主要道路,包括105国道和碧桂路都兼具过境道路的职能,通行压力逐年增大。尤其是容奇大桥和德胜大桥,常年超负荷运行,严重阻碍了大良和容桂的融合发展。

跨越德胜河,将大良和容桂紧密相连,不仅是两地居民翘首以盼的民生要事,更是顺德中心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命题。

交通是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能级量级的先决条件。轨道网络将实现广佛同城由边界同城迈入中心同城、骨干路网将实现与大湾区10条跨江通道衔接、提高两江港航水运效能……展望未来,顺德将持续打响交通建设翻身仗,实现对外与湾区主要城市60分钟可达,与广佛核心30分钟可达;对内跨片区30分钟可达,片区内15分钟可达。

如果说交通项目是托举城市腾飞的“钢铁骨架”,那么教育卫生文体等民生项目则是滋养城市内涵的“活力血脉”。德胜体育中心竣工顺德文体地标崛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美的中学今年投入使用、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旧址今年7月起“焕新”亮相、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马冈院区于本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红岗院区建设项目今年底竣工……本次活动,顺德多个重磅项目捷报频传,让市民拉满期待值。

德胜体育中心。戴嘉信摄

德胜体育中心。戴嘉信摄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将在今年迎来十五运赛事的德胜体育中心。作为集体育竞技、休闲健身、商业娱乐、文艺演出为一体的文体综合体,德胜体育中承载着顺德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的重任,其后续运营和周边交通配套建设备受关注。

对此,顺德区副区长黄志捷表示,将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把场馆的运营工作做活做旺做好,同时加大力度补齐交通短板,一方面推动佛山地铁三号线顺德学院站顺延一个站点到德胜体育中心,另一方面加快五沙大桥通道建设。

城市形态和能级的进阶,关键落脚点在于“人”。如今的城市竞争已超越单纯经济总量的数字博弈,演变为一场关于综合吸引力的多维较量。

从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到公共服务的品质升级,再到生态环境的诗意营造,顺德希望,这些民生工程不仅能满足当下居民生活需求,更能成为引才聚智的强磁场。

回到水边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

德胜河两岸重点项目接连落地开花,将成为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正在开展的18个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大良勒流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已正式开工,群力围、石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云鹭片区水系连通工程计划年内完工,将助力顺德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随着城市发展重心回归河流,“治水”已成为顺德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

事实上,自顺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以来,顺德以联围为单位,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区域内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全面消失,如今试点联围碧波荡漾,城市滨水区可近可亲。

治水给顺德带来了什么?最直观的是人居环境的蝶变。

“村心涌的复明,更补回了这里水环境的历史短板,让我们20多年的梦想成真,让我们既看得见金楼,又看得见碧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水乡。”北滘镇碧江社区党委书记方志濠介绍,随着村心涌的复明,碧江村正以水为纽带,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五一”假期数据统计,碧江金楼同比人数及营收增长均达到45%。

碧江村心涌新貌。碧江社区供图

碧江村心涌新貌。碧江社区供图

不仅如此,顺德以治水为契机,摒弃“头痛医头”的短视思维,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开发进行系统性谋划。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工程,看似是“基础工作”,实则是在重塑城市发展的生态本底,为后续的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升级预留充足的“绿色空间”。

比如,从云鹭湿地到顺峰山公园,顺德打破点状布局思维,通过片区统筹开发,以水脉串联云鹭、桂畔海、顺峰山生态廊道,推动城市品质升级,实现“颜值”“价值”双提升,人气商机共汇聚。

据了解,首期约1000亩的云鹭湿地公园,力争在2026年春节前向市民开放。“在大良片区统筹中,我们整合了高端商业、文体中心、生态公园等多种功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社区。这种转型使得城市运营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建筑建造,而是注重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体验,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华润置地佛山片区公司总经理张政说。

每座城市的远大抱负都蕴藏在孕育它的河流中。对顺德来说,打赢治水这一仗,其实就奠定了顺德未来的城市竞争力。

“如果我们的环境像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一样,到时候就不是人才被吸引到一线城市去,而是他们主动跑到我们顺德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说。

谋定后动

5月8日,金沙隧道工程在德胜河畔破土动工。这个牵动全城目光的交通项目,建设周期约4年,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

金沙隧道动工。顺宣供图

金沙隧道动工。顺宣供图

项目所处的德胜河畔,坐拥三江交汇的独特区位,与广州白鹅潭有着异曲同工的地理禀赋与滨水优势。顺德将以此为契机,对标白鹅潭的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度挖掘片区潜力。

实际上,不同于传统桥梁建设,金沙隧道选择以“地下穿越” 的方式跨越德胜河,这一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减少对河岸景观的破坏,更完整保留了水清岸绿的生态本底,构建起蓝绿交融的韧性空间。这种建设思路,既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更是顺德在城市发展新阶段作出的历史性抉择——在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寻求最优解。

谋定而后动,如今的顺德在城市开发中既有“破局”的魄力,更有“成局”的定力。一举解决电网发展瓶颈,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多年前,顺德电网建设欠账较多,电网网架与电量增长不匹配,电力容载比偏低,特别是220千伏容载比远低于技术下限。2022年以来,顺德将电力基础建设提高至投资未来的高度,政府投入电网专项债资金超过18亿元,并在电力相关审批手续、项目用地等多个方面提供了“绿色通道”,推动全区建成了甫珀、致远等220千伏变电站共4座,苏溪、水口等110千伏变电站共13座,完成变电站扩建增容13座。主网容载比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电力设备重过载情况。

接下来,顺德将建设投产德和站、丰卓等5个220千伏项目,龙峰站、大沙等22个110千伏项目。预计三年后,全区供电能力将提升四成,将为顺德新一轮的产业升级,特别是顺德北部、东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能源保障。

投资项目不仅关乎当期的“量”,还关乎未来产业发展的“质”,以及可持续增长的“能”。顺德全力推动各项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挑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立足当下,穿透未来,顺德新篇,已经开启。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