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即入职,韶关新丰创新“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作者 陈薇 2025-09-29 15:03

韶关市新丰县的县域职业教育曾面临一个困境:一边是学生升学窄、就业难,一边是本地产业人才需求旺、供给弱。僵局如何打破?

“我们深知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基石,职教要突围,协同是关键。”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水电学院”)“双百行动”驻新丰服务队副队长、新丰县教育局副局长王运莉对此深有体会。

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受访者供图

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受访者供图

以“双百行动”校地结对共建为契机,韶关市新丰县在全省率先打造“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模式,打通中职、高职、企业人才培养“堵点”。“如今,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新丰中职’)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锁定’。”王运莉说。

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人才育在需求端

“在新丰县,近50%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但升学渠道窄、就业质量不高,而本地企业却常年缺高技能人才。”王运莉调研后发现,破解的关键,在于打破校地企壁垒。

2024年9月,广东水电学院与新丰中职签约,实施广东省首个高职托管中职项目,打造“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结成“1+7+N”协同育人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内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展岗证课赛一体项目实践性学习。受访者供图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内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展岗证课赛一体项目实践性学习。受访者供图

在这一高效资源整合平台的影响下,育人的新型路径被开辟出来。

一条是“升学路”,打通中高企人才培养“直通车”。2024年,电子商务专业“三二分段”(中职3年+高职2年)完成首批招生60人。2025年,实施中高企协同长学制培养模式(中职3年+高职2年+企业定制培养),50名学生已于今年9月顺利入学。

一条是“就业路”,探索“订单式”办学。广东水电学院和新丰中职现与11家企业和2家行业协会签订了一体化人才培养协议,与永强五金公司合作开展2025年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4名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学历技能双提升”。

还有一条是“创业路”,搭建育人新枢纽。学校投入资金30万元,整合社会资源超百万,建成了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吸引全县六镇一街、多家县域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形成了“1个中心、7个镇(街)、N家企业”的联动格局,构建“1+7+N”育人共同体。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内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展岗证课赛一体项目实践性学习。受访者供图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内新丰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开展岗证课赛一体项目实践性学习。受访者供图

学校的专业设置也随之调整。原先零散的9个传统专业被整合,聚焦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旅游康养三大专业群,并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紧贴产业“脉搏”的紧缺专业。

如今,新丰中职的主干专业与支柱产业匹配度已跃升至90%。用王运莉的话说,这是“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需求端”,把课堂搬进车间,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培养本地企业“留得下、用得上、发展好”的高素质适配型技能人才。

成效从校园延伸至

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机制落地一年多,新丰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化学反应”持续升温,成效从校园延伸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变化,最先写在师生们的成绩单上。共建以来,新丰中职师生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和教学比赛中获奖达243项,首次入围省级大赛,实现历史性突破。2025届毕业生通过“3+证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达81%,高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

机电专业学生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开展“学徒制”学习模式。受访者供图

机电专业学生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开展“学徒制”学习模式。受访者供图

师资队伍建设也实现质的飞跃。8场专项师资培训、76.8万元的专项投入,让老师们有了更多“充电”和展示的机会。共建以来,教师团队不仅获得了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省级教改课题立项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教师大赛获奖率同比提升15.3%。

老师教得更有劲头,学生学得更有方向。在电商运营中心,学生们化身“新丰味”推荐官,累计促成新丰农产品销售额超100万元。在合作企业,学生团队通过改进自动化设备编程模块,使设备运行效率提升32%,故障率下降18%,获得企业授予的“技术创新先锋奖”。

机电专业学生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开展“学徒制”学习模式。受访者供图

机电专业学生在永强五金制品公司开展“学徒制”学习模式。受访者供图

“我们计划三年内,把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扩大到年2000人次。”王运莉说,接下来还会针对返乡青年、留守妇女等群体,开展“技能+就业”培训,“让职业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还能服务乡村振兴,为粤北山区县域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南方+记者 陈薇 实习生 余可阳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