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规划设计需求激增,传统人工建模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的要求,智能化工具的引入成为必然。然而,现有通用大模型存在提示词专业性不足、出图质量不稳定、难以精准契合乡村场景等问题。
在“AI启未来——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规院科技集团”)打造的“基于AIGC的乡村风貌创意设计平台”(点击查看>>详情),提升了乡村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出图质量,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基于AIGC的乡村风貌创意设计平台
基于AIGC的乡村风貌创意设计平台
从“通用生成”到“专业可控”
当前,尽管通用大模型在图像生成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专业设计场景中仍存在提示词理解偏差、出图质量不稳定、风格难以契合等问题。针对这一痛点,粤规院科技集团从底层技术重构入手,走出了一条“领域专用化”的创新路径。
其核心在于构建覆盖“自然环境、建筑、景观、设施、植物、通用场景”六大要素的多维知识图谱体系,并采用TransE算法实现语义嵌入,使模型具备对乡村设计元素间关系的深度理解能力。
在此基础上,团队建立四级图像标签体系,由具备实操经验的设计师人工标注“石拱桥”“坡屋顶”“卵石树池”等具体元素,标注准确率较自动标注提升50%以上,为模型训练提供了高置信度的专业数据集。
更进一步,平台采用基于扩散模型的生成架构,集成VAE、U-Net与CLIP模块,并引入线条形态、尺度透视、材质分割等多维控制输入,实现对生成图像的空间结构与风格特征的精准调控。通过LoRA微调与PPO强化学习机制,结合设计师打分反馈,形成人机协同的迭代优化闭环,使生成结果在专业性、可采纳性上显著优于通用模型。
从“替代工具”到“增强智能”
自2024年10月上线以来,该平台已服务用户超2万人次,生成设计图像逾9000张,广泛应用于清远、河源等地的典型村镇建设。据测算,平台平均节省人工绘图与方案迭代时间30%以上,降低人力成本超20%,显著加快项目推进节奏。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AIGC在专业领域应用仍面临挑战。一方面,尽管模型已能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但其对地域文化逻辑、材料构造细节及政策规范的深层理解仍显不足,设计方案常需后期人工修正;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生成图像可能导致设计思维的同质化,削弱设计师的原创判断力。
因此,AIGC不应被视为“替代工具”,而应定位为“增强智能”。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专业系统的数据联动,并建立设计伦理审查机制,防止技术滥用。唯有在技术创新与专业审慎之间保持平衡,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力量。
■链接:为你心中的AI优秀应用案例点赞!
由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AI启未来——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现已进入案例展示与公众投票阶段。
即日起至10月12日,公众可在线浏览参评的优秀AI应用案例,并为您认可的创新案例点赞助力。欢迎点击>>详情参与投票,共同见证广东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实践。
从“能用”到“好用”!>>来为你心中的AI优秀应用案例点赞
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