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岭南花开,盛会启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目前广州11区已进入最后冲刺准备阶段,场馆焕新、街区精致、氛围浓厚、组织有序,为呈现一届精彩卓越的全运会全力以赴。即日起,南方+推出“11区蓄力接棒”系列报道,全民点赞接好运,全城燃动迎全运!
赛事启新程,番禺正当时。
全运盛会既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对城市实力的检阅。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进入冲刺阶段,番禺区全面掀起氛围营造热潮,让全运气息渗透城市肌理。
从场馆升级到交通焕新,从生态提质到全民参与,番禺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务实担当的作风,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让赛事精彩绽放,让宾客宾至如归。
场馆蝶变:
智慧升级,以国际标准展现岭南风韵
体育场馆是全运会的核心载体,更是城市功能升级的重要地标。
番禺区聚焦赛事需求与长远利用,对核心场馆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让竞技舞台同时成为市民共享的 “生态体育公园”。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作为本次全运会U16女足和越野轮滑项目的举办地,此前已圆满完成全运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比赛,“精装” 后的场地获得运动员与球迷的一致好评,提前检验了赛事保障能力。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以“国际标准、岭南风韵、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赛事功能与赛后利用率的双重提升。
在硬件升级方面,主场馆草坪采用国际足联认证的兰引三号天然草茎,并配备先进的节水灌溉系统,确保草坪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跑道升级为符合国际田联标准的1000米环形跑道,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竞技环境。同时,新增两块LED巨幕与专业声学系统,打造沉浸式观赛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比赛现场。
智慧化赋能是本次改造的一大亮点。其中,引入AR实景导航系统,使观众能够“一部手机畅行场馆”,通过手机即可实时获取最优路径,轻松找到自己的座位。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保障赛事期间的安全有序。
生态化设计贯穿于场馆改造的始终。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进行绿色低碳建设改造,拆除原有玻璃幕墙,采用半开放式结构,减少30%空调负荷,实现节能减排。屋面增设光伏发电板,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吨,为绿色办赛贡献力量。
改造不仅局限于场内,更延伸至周边环境整合 —— 结合大学城中心湖公园与自然山体,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飘带式造型步道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韵律,岭南特色植被与“一校一品”景观带相映成趣。场馆西广场兼具赛事集散与日常休闲功能,让市民在森林绿化中享受运动乐趣,真正实现“体育为民、共享惠民”。
交通焕新:
畅行脉络贯通,颜值内涵双升
作为华南交通枢纽与赛事核心区,番禺的关键节点早已换上“全运盛装”。
在广州南站,石兴大道南隧道口的巨型标语、西广场出租车站的宣传海报与商业街的LED大屏形成宣传矩阵,“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口号让往来旅客一出站便沉浸在热烈氛围中。这座日均客流量超60万人次的交通枢纽,正成为向全国传递大湾区活力的首要窗口。
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是赛事顺利举办的重要支撑。番禺区以全运会为契机,织密交通路网、提升道路品质,打造兼具通行效率与景观价值的“最美进城大道”,让八方来客感受“路畅景美”的出行体验。
沿着交通脉络与城市轴线,番禺正勾勒出一条条全运主题风景线。汉溪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50组主题道旗从广州南站一直延伸至城区核心区,鲜红底色搭配运动剪影,与沿途的城市绿化构成流动的视觉盛宴。
与此同时,番禺区新增彩色非机动车道约58千米,内环路活力橙、中环路文化蓝、外环路科技红的色彩设计,分别串联起体育场馆、高校片区与科技园区,彰显青春活力。“多杆合一”工程整合路灯、监控、交通指示牌等设施,释放道路空间,提升通行效率,让城市街道更显整洁有序。
在路网贯通方面,番禺区持续深化“三隧一路”建设,推动海珠湾隧道年内完工,助力8号线东延段启动建设,加速广佛东环、琶洲支线等轨道交通工程开通,与已全线通车的南大干线构成“十字”交通骨架,强化广州与临穗地区的联系。依托全市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番禺实现地铁站点200米范围内公交衔接比例100%,赛事主力保障车型力争全部新能源化,契合绿色办赛理念。
目前,番禺区超100个交通项目稳步推进,立体化、绿色化、智慧化的交通网络已然成形,为赛事期间的人流、车流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以赛兴城:
从赛事窗口到城市客厅
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番禺区借势全运东风,推动“体育 + 文旅”“体育 + 产业”深度融合,让赛事红利持续释放。
据了解,全运会期间,番禺承接4个比赛项目。为践行“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番禺以服务好本次体育盛会为契机,印发《番禺区“办全运、提品质”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围绕“大抓人居环境”任务要求,以环境卫生净化、秩序管理优化、城乡风貌美化、安全防控强化、氛围营造亮化等五个方面为重点,深入开展全领域、全方位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依托升级后的场馆资源,番禺积极引入体育赛事运营、文化展览等业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周边商业体增设运动主题餐饮、零售店铺,激活夜间经济,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消费选择。广州南站、长隆万博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文旅消费动线,让体育赛事与旅游休闲、商业购物有机结合,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番禺还统筹开展全运会重点区域、路径、场馆周边的园林绿化品质提升,按时优质完成广州南站和5条主干道路园林品质提升。
在城市治理方面,番禺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市民参与”的共治模式,通过智慧化平台实时监测场馆能耗、人流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全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让道路更整洁、景观更靓丽、秩序更井然,这些变化不仅服务于全运会,更将长期惠及市民生活。
此外,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提供赛事引导、无障碍辅助等常态化服务,让每一位来到番禺的嘉宾和市民都能感受到热情与温暖。
岭南风韵浓,全运脚步近。番禺的每一处变化都彰显着迎接全运的满满诚意与坚实底气。
智绘新篇,番禺接棒!
南方+记者 钟晓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