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紧扣“做优、做强、向新、向先”的顺德国资变革,正式启幕。
10月17日,顺德区召开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动员会,会议解读了《顺德区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方案》,并为广东顺德控股集团、佛山市顺德城建集团、佛山市顺德文旅集团三家区管集团企业集中揭牌,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揭牌现场。蓝志凌 摄
揭牌现场。蓝志凌 摄
这次改革坚持党建引领、效益效率优先、政企分工不分家、做专不做杂、控股不揽权五大原则,实施顺德国资“1314”战略,即构建“强化党管国资国企,优化3大集团布局,突出14类重点产业”的战略格局,剑指2028年打造千亿元龙头集团的目标。
这既是顺德国资的“自我革命”,更是在人文经济学的引领下,为万亿工业强区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心剂”。
一
第一个问题是,顺德为何在此时大刀阔斧启动国资国企改革?
会上,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谈及改革初衷时提到,履新顺德四月,他一直在思考国资国企改革问题。“这次改革既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也是契合顺德发展实际的迫切需求,要为国资‘松绑’,改革出活力、战斗力、竞争力。”
一方面,顺德产业转型到关键时刻,城市发展迎来刚需。
作为全国制造业强区,顺德拥有家电、家具、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培育了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 “单兵作战”,是顺德工业总产值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困境”。如何将产业串珠成链,有力统筹,需要一个强大的抓手,应对经济变局。
从城市能级看,顺德国资规模和效率与经济地位长期 “不匹配”。
过去顺德国资更多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在新产业引导和布局上发力不足。与之相比,深圳、合肥等城市的国资早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国资国企,已非单纯的基建工建,经济大区要挑“大梁”,就要国资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微调”。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改?一个锚定的方向,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起,国有资产改革重点始终围绕“做强做优做大”这一核心目标,经历从授权放权到规范监管、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变。
正因此,顺德此次国资国企改革,明确提出“做优、做强、向新、向先”。
“顺德不是简单追求‘大’,而是要打造监管到位、运营顺畅、决策高效、能进能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陈新文明确,既要引导国资国企向新质生产力聚焦,也要以人文经济学为牵引,推动国资国企成为顺德“文化赋能经济、产城人文融合”新格局的新引擎。
改革的路径,则有更大胆的尝试。“强化党管国资国企,优化3大集团布局,突出14类重点产业”,深入贯彻当前国资监管的重要创新穿透式监管,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效率深耕专业领域,全面提高区属企业核心竞争力,既赋予企业市场化活力,又守住国有资产安全底线,旨在“放得开、管得住”。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既是顺德破解历史困局、开拓发展新局的战略举措,同时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顺德要通过国资专业化整合,聚焦实体经济,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重新掌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建设“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筑牢根基。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二
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此次改革,顺德的路径极具突破性。
一是三大集团定位明确,形成 “城市+产业+人文” 的协同闭环。
当天,新揭牌的顺德文旅集团备受关注。不局限于景区开发或旅游服务,该集团定位为人文经济运营商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统筹文化旅游、数据科技、会展演艺三大领域资源,推动 “文化旅游+数据科技” 创新融合,通过整合分散文旅资源,结合数据科技赋能,让文旅从单一产业升级为带动消费、激活人文经济的“引擎”。
与此同时,另外两大集团分别从“产业赋能”与“城市服务”层面发力,在城市治理、城市运营、城市管理上大力投入,形成“城市+产业+人文”的协同闭环。
二是摒弃“大而全”的粗放模式,坚持“做专不做杂”。
产业“向新”,在“N个专业公司”层面,顺德重点培育14家二级企业进一步做精主业,在细分领域形成专业优势,为顺德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提供支撑。
新组建的佛山市顺德数据科技集团,是顺德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探路者”,承担布局数据要素市场,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的重任,让数据成为顺德的新生产要素。
更名重组的广东顺控科工贸有限公司,要进入科技消费领域,重点要推进内贸和外贸联动,助力“国资出海”,逐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务,以便全面助力顺德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
资源整合的广东潭洲国际会展演艺有限公司,围绕“文经相融”理念,依托会展优势拓展演艺、文娱经纪业务,推动展会、演艺和文旅整合发展。
还有广东顺控发展,除了做好公共事业的运营,更要提前布局和进入清洁环保能源产业;围绕房地产行业,广东顺控城投集团要完善产业链、工业链生态链;广东顺德科创管理集团,要打造国有金融投资平台,以投促引,注重投小、投早、投未来等。
三是机制“向先”激活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激发活力,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化管理”桎梏。此次改革明确“控股不揽权”原则。集团层面聚焦“管资本”,推动区属企业从“行政化管理”向“企业家治理”转型,让 “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争”;同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带好队伍、选好人”,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市场化薪酬。
为进一步保证高效能治理,顺德还同步完善政企协同、资源统筹与项目代建机制,实现“放得活、管得住、做得强”。
三
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是改革大区的自我证明。
按照时间表,顺德国资国企改革要在今年10月底完成企业架构调整,12月底配套制度建设,2026年初建成系统化、专业化国资监管体系和企业发展新体系。
到2028年,顺德要实现高水平的引领,打造1家资产超千亿元的龙头集团,区属企业营业总收入突破25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实现从“服务基建”到“赋能产业”的角色转变,也不仅要培育几家大企业,而是要在“产业协同、城市升级”的良性生态中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展现国企担当,真正实现“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公共民生”。
改革之路,道阻且艰,但敢为人先、奋楫争先,是流淌在顺德人血液里的基因。为 “再造一个新佛山” 贡献更加坚实的顺德 “国资力量”,号角吹响,征程开启,一起拭目以待。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刘嘉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