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攻坚在南天 | “创新达人”的领悟

南部空军 2025-08-23 20:29

在军事技术加快发展、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今天,攻坚克难离不开创新驱动。

无论是提升装备性能、优化保障流程,还是应对未来战场复杂多变的挑战,都需要一股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活力。

我们呼唤更多像高级工程师卢世昌这样的“创新达人”,呼唤更多汇聚众智的“微创新”,呼唤更多能打硬仗、善解难题的创新团队。

卢世昌,一位入伍22年、始终奋战在装备保障一线的老兵,以其多项得到推广应用的创新成果,诠释了新时代官兵身上可贵的创新品格。

他为战创新的初心让人感佩,他勇于创新的经历引人深思,他源于实践的领悟给人启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创新的源头活水究竟在哪里?卢世昌的领悟又是什么呢?

一、创新的源头在战场需求:秉持为战创新,大胆尝试突破

一切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卢世昌的创新之路,始于战场、源于实战,其创新的脚步始终面向战场,回应着保障工作的最迫切需求。

他的首次演训经历成为一个关键转折点。面对某新型装备部署缓慢、可能贻误战机的现实问题,他没有将其视为常态而习以为常,而是立刻在心中敲响了警钟:“要是真打仗了,岂不是会延误战机?”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刻紧绷的打仗神经,驱使着他去琢磨攻关。他发现的问题症结——某环节操控装置的设计缺陷和远程操控手段的缺失,直接源于对实战效能的高度关注。

正是这种“为战创新”的初心追求,促使他主动请缨、迎难而上。他的创新并非为了标新立异或个人荣誉,而是紧紧围绕“有利于保障工作”“有利于提升战斗力”这一核心准则。正如他所说:“只要是有利于保障工作的,就要大胆去尝试。”这种尝试,是基于对打赢的深切牵挂,是对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深刻理解。因此,他的每一项研究、每一个设计,都带着浓厚的“战地气息”,其最终检验标准也毫不例外地指向战场环境下的实际效能。创新的源头活水,首先来自于对战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迅速响应,来自于一切为打赢的使命担当。

二、创新的源头在基层一线:扎根实践沃土,汇聚官兵智慧

基层官兵是装备的“第一用户”,也是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卢世昌对此有深刻体会。装备设计再先进,若不考虑官兵的实际操作习惯,也可能“中看不中用”;技术改进再精妙,若脱离了一线保障的具体场景,也可能“水土不服”。

他的突破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次“偶然”——一名战士随口的一句话打开了他的思路。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体现了他始终贴近基层、虚心问计的自觉。他没有将自己封闭在办公室,而是将研发的触角深入到了训练场和操作一线。他意识到,闭门造车无法解决真正的实践难题,最好的老师往往就是那些天天操作维护装备的战士们。

从此,他系统地收集官兵的意见建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这种尊重基层、依靠基层的真诚态度,也感染和动员了周围的官兵。大家被他深钻细研的精神所打动,积极为他出点子、想办法,从被动的装备使用者,转变为主动的创新参与者。这个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体现。创新的源头活水,深深蕴藏在基层的实践沃土之中,来自于广大官兵的集体经验和智慧。善于倾听他们的声音,汇聚他们的想法,就能获得无穷的创新灵感和解决方案。

三、创新的源头在人才群体:成就人才方阵,激发群智涌现

独行快,众行远。微创新,大突破。

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持续的创新活力,绝非仅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卢世昌的领悟是,创新绝非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团队协作、集体攻坚的合唱。创新的源头活水,也来自于高效协作的集体和人才辈出的方阵。

在他遇到研发瓶颈时,是集体的力量助他破局。当他将样品投入测试并暴露问题后,他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带领官兵”扎进帐篷,共同改程序、调参数,最终攻克了环境适应性难题。这初步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当他走上技术室主任的领导岗位后,他更有意识地将个人创新转化为群体创新。他致力于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带领技术骨干一起研究学习、集智攻关。他定期组织分析故障、梳理心得、汇总难题,形成了常态化的问题发现与协同解决机制。他不仅自己搞创新,更注重“带出人才群体、人才方阵”。在他的培养和带动下,技术骨干快速成长,在比武中获奖、入选人才库、成长为高级军士,形成了一个创新能力强、保障技术精的人才梯队。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这句话是他对创新集体属性的最深切体认。正是这种开放、协作、众筹众创的模式,促进了“群智涌现”,使得创新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后继有人,从而保障了单位整体保障能力的持久提升。

卢世昌作为一名“创新达人”,他的领悟朴素而深刻。创新的源头活水,不在高阁之上,不在空想之中,它奔腾于未来战场的紧迫需求里,流淌在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汇聚于人才集体的丰富智慧里。这种面向战场、依靠官兵、团队协作的创新理念,不仅适用于装备保障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唯有如此,创新才能拥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攻克难关、制胜未来的强大引擎。

主      办: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2934期

主      编:彭   凯    谭   雷

责任编辑:李毅康

投稿邮箱:nbzqk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